随着各类新型媒体平台的火爆,也催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网红。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粉丝们对网红的喜爱,动起了歪念。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假冒女网红诈骗案件,被告人钱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李某某是某社交平台一位博主,平时发布的视频广受粉丝喜爱。钱某下载不少李某某的图片和视频,把自己的朋友圈“包装”成网红本人,并自称是李某某。为增强欺骗性,钱某还利用微信小号假扮李某某的“男朋友”混入群聊,进一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因为钱某微信头像和朋友圈都是李某某的照片,被害人周先生和孙先生也未怀疑,很快信任了钱某。随后,钱某以多种虚假理由,如购物借款、父亲生病急需治疗费用等,向周先生和孙先生伸出贪婪之手。周先生因此被骗近3万元人民币,而孙先生也损失3000元。得手后,钱某将骗得的钱款悉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及个人挥霍。
裕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钱某虚构身份,以虚假理由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应予依法惩处。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被告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愿意接受处罚,且已赔偿被害人,并取得其谅解,对其可以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之规定,遂做出如上判决。
法官说法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冒充异性、以恋爱为名实施诈骗的行为层出不穷。爱情虽甜蜜,交友需谨慎,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网上打造的“人设”。对于从未见过面,只在网上看过照片或者视频的“恋人”不可以轻信。
当对方频繁遇到戏剧化的意外,对你有金钱上的求助,或者指引你到某平台“赚大钱”的时候,要提防骗子已经下钩。一旦发现是骗局,要保留相关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年8月12日《河北法治报》朱婧伟)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