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法律援助中心紧扣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惠民新要求,打造“法韵·比心援”法援亮点品牌,创新“四个三”工作法,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按下法律援助工作“快进键”,从“坐等群众”向“主动服务”方向迈进,切实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上半年,全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97件,接待来访群众32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2400余人次。
构建三级体系,实现法律援助“就近办”
加强功能集成,突出“便民化”。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在1000余平方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有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窗口,设有独立办公的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两间,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
扩大层级覆盖,突出“便捷化”。以金乡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依托镇街司法所建立13个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覆盖率100%;建立430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络点,村居覆盖率100%,实现法律援助由“开门等援”向“上门助援”的服务转变。
强化横向协作,突出“普惠化”。加强部门协作,先后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残联、县妇联、律师事务所等11个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从全县56名律师中选优秀律师为工作联络员,实现横向对接。其中,联合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执法大队设立金乡县农民工劳动维权法律援助服务站,实现了农民工欠薪案件咨询、受理、调解、援助一站式服务。
搭建三个平台,实现法律援助“线上办”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掌上办”。积极实践和探索“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设置金乡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服务亭,镇(街)、村(居)设置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设备“乡村法治通”,面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复议在线普法等法律服务。
发挥网上办案系统优势,实现“网上办”。弱势群体可以通过“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和“山东省政务服务综合应用系统”进行法律援助申请,通过县法援中心网上审核,将指定专人负责案件对接分流、网上指派等业务,做到线上办理当日有回应,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依托“法润金乡”法律顾问之家微信塔群,实现“指尖办”。在“法润金乡”法律顾问之家微信塔群构建“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的协作联动机制,在全县建立了县、镇、村(居)三级“法律顾问之家”微信群444个。当事人只需打开“法润金乡”法律顾问之家微信塔群即可实现网上咨询,村居法律顾问在线解答法律援助咨询。
用好三支队伍,实现法律援助“快速办”
强化司法所队伍建设,优化基层人员配置。通过县法律援助中心选派专业人员对基层司法所长培训,13个司法所成立以司法所长担任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人,1名政法干警为具体工作人员,统筹负责法律援助案件协调、联办工作。
强化村居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深入推进“一镇(街)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工程,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目前,从4家律师事务所、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选法律顾问84名,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优化村居法治力量。全县共推选乡村“法治带头人”430名,“法律明白人”1307名,“学法用法示范户”439户,纳入“大法援”网格管理,借助他们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认真做好村居法律援助信息收集、上报、协调工作,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法援信息网点,真正使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突出三个群体,实现法律援助“重点办”
聚焦农民工,助力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深入村、社区、建筑工地、中小企业,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重点的系列普法宣传活动。1月18日,金乡县法律援助中心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年关节点,开展“‘薪’满意足 回家过年”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与劳动仲裁、法院开展“援前调+调后援”,形成诉调无缝对接,实现纠纷“调援裁诉”一体化建设,及时有效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各类劳动纠纷案件。
聚焦退役军人,助力服务保障。金乡县法律援助中心与金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13个镇(街道)、430个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工作站点全覆盖,让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公共法律服务的基础上,再给予其一定的法律援助优待。2024年以来共援助退役军人案件10件。
聚焦青少年,助力健康成长。开展“护苗”行动进校园 守护少年助成长,筑牢安全防护线等主题活动5场次,“法韵·比心援”志愿服务队开展“法援惠民生 关爱未成年”志愿服务活动3次,向青少年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半年来,先后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案件53件,及时有效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完善三项机制,实现法律援助“一次办”
深化规范管理,创优制度环境。理顺法律援助窗口受理接待、分流转办、跟踪督办、回访反馈“四项运行流程”,建立首问负责、分析研判、协同联动、限期办结“四项工作职责”,实现法律援助全链条闭环式管理,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窗口”服务。
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设立金乡县“法韵·比心援”法律援助站点品牌建设。“法韵·比心援”法援品牌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申请人符合援助条件、申请材料齐全无误的,确保当天完成案件受理审查指派工作。
强化跟踪问效,提升案件质量。牢固树立案件质量生命线意识,结合市局下发的《法律援助制度资料汇编》案件格式要求,培训整改提升卷宗质量,组织优秀律师对结案卷宗进行评比,对于办结的援助案件,做到“一案一评”,及时电话回访受援群众,对援助律师进行满意度评价。(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法局 李洪菊)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