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促进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同邹城市人民法院等单位深化务实合作,着力构建府院联动“吹哨人”工作机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吹响“日常哨”——聚焦业务提质效
精准培训提能力。市司法局、市人民法院多次联合组织收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大讲堂》专题视频培训会议。全方位学习课程传授的防止程序空转、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诉源治理工作优化等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及先进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丰富理论储备、拓宽工作视野,更好地为提升行政争议化解能力、创新联动工作方式打好理论基础。
协同互动接地气。邀请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现场加入“庭后问答”“心得总结”等互动环节,构建“沉浸式”学习平台,为提升应诉技能、规范执法流程注入“强心剂”;开设“公法中心坐班日”专题活动,由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工作人员定期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值班,面向群众解答法律疑问、调解矛盾纠纷,将听民意、察民情作为增进办案效能的重要抓手。
类案分析指方向。以典型性、代表性案件类型,聚焦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通过联席会商明确工作方向。鉴于市场监管领域恶意投诉举报数量增多的现象,于近期专程组织分析研判,与会各方就处理投诉举报的程序要求、相关案件的审理思路及应对问题的下步计划达成一致意见;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偶有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邀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重点单位交流研究,着重归纳信息公开方面疑难问题及易错易漏环节,并针对相关执法领域实践现状提出可行建议。
吹响“调解哨”——诉调共绘同心圆
多位一体同发力。坚持多方协作、共商共调,充分考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调解可能性,邀请各方当事人面谈会商,以明确调解、和解详细计划,促成案涉争议纠纷得当解决。今年5月,经市司法局、市人民法院及镇政府多次现场调解、逐个沟通,一起争讼多年且涉及20余户村民的房屋拆迁纠纷案件以“调判结合”的方式得到妥善化解,避免了基层矛盾纠纷的堆积扩大,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专班专攻助解忧。借助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建设新质化、专业化、高效化工作团队,为做实做透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培育新动能——新组建4支专项调解工作队,每支调解团队均由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业务骨干、具有法律专业素养的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一线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以及专职人民调解员构成。根据行政案件不同程序阶段的特点,充分用好新设工作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争议调解、和解工作,为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同互补搭建“快速路”。
柔性化解开新路。将调解、和解工作同行政争议化解法律程序紧密融合,2024年上半年以调解、和解方式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1件,调解和解率达26.50%,新办案方法对调解工作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经过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在听证现场释法说理,两起情感纠纷引发治安案件当事人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以“多全其美”的方式圆满了结纠纷;两起民营医疗机构行政处罚复议案件在听证审理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就罚款数额等方面达成调解协议,有效降低了行政争议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吹响“预警哨”——防控相济治源头
疑难研判化风险。依托府院联动会议聚集群智、寻求良方,为啃透疑难案件“硬骨头”提供有效指导;针对房屋征收、违建清理等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会商研究确定了“一户一办法”的总体方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确保征收流程各项节点有法可依,在案源层面规避纷争;专题研讨行政执法衔接领域长期存在的“送达难”问题,各单位经过充分讨论,在执法文书送达方式、送达流程、适用情形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方案,更好地为生效执法文书履行到位夯实保障基础。
复议先行早解纷。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锚定行政争议一次化解、及时化解目标,落实好新《行政复议法》提出的新办法、新要求——上半年共计召开11次听证会,邀请当事人面谈会商3次,创新开展案卷自查活动,着力提升行政复议社会公信力与认可度。
纠错防患促落实。坚持端口前移、综合施策、步调一致的工作理念,案前打好“预防针”、案中画好“同心圆”,今年上半年,累计发出意见书、提醒函4份,以此警示引导相关单位及时整改问题,有效防止涉法涉诉风险滋生蔓延;对于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行政协议、不动产征收等重点领域案件,多次邀集涉案单位联席座谈,确保应诉协调对接、矛盾纠纷调处、问题隐患梳理稳步跟进,取得了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 时宝玲 马致兴)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