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按照您做的计划,引入种植玫瑰、宠物零食深加工等这几个项目吧。”7月29日,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纸房乡什字外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虎民不停地向省级科技特派员、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刘晓凡道谢。
“能否请专家人才来给我们出出主意,村里有空闲厂房,看有没有适合我们做的项目?”近日,什字外村在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最大化发挥集体资产价值时遇到了难题,李虎民向本村“乡村振兴首席服务员”曹菲提出问题。
曹菲第一时间联系清丰县委人才办,通过搭建的人才数据库,筛选对口人才精准速递,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多位专家陆续来到什字外村,为该村“把脉问诊”。
“专家说,还要帮我搭建网络销售平台,经过初步估算,预计能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高到20万元左右。”李虎民笑着说。
在清丰,像什字外村一样,得到精准“人才速递”,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排忧解难的故事已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清丰县将全县乡土人才、高层次人才、清丰籍在外优秀人才等资源进行了整合,搭建人才数据库,以填报需求、人才筛选、精准速递这样“人才速递”形式将各类专家人才,以更快速、更精准、更直接的形式,投入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来,有效破解技术人才服务下乡“无渠道”,乡村发展寻求技术支持“无门路”的现实困境。
此外,清丰县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契合点,积极培育“清丰英才”“土专家、田秀才”,评选农业产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乡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1280余名,以“智惠乡村”“人才速递”等活动为载体,下沉到乡村一线,其中以“人才速递”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义务诊疗等活动70余人次。
45岁的“玫瑰姐”李春英,是清丰县瓦屋头镇闫村人,也是清丰县评选的“乡土专家”,种植玫瑰已有23年,同时还是一位“网络达人”。
闫村以蔬菜、瓜果和玫瑰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在李春英的带领下,目前,闫村玫瑰种植面积已达400余亩,目前已发展成为年销售玫瑰350万枝,销售额300余万元,集观光旅游、采摘、销售于一体、豫北地区最大的玫瑰鲜切花种植基地。在李春英指导下,村里妇女们个个都是种植能手,种植户们也都纷纷“变身”成主播。
“清丰县将继续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抓紧‘引、育、留、用’关键环节,围绕‘人才强县’战略,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才赋能清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清丰县委书记高尚功表示。
(2024年8月5日《河南日报》记者 马鹏宇 通讯员 张庆赟 李浩然)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