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车倾倒垃圾时,撞伤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事后,环卫工人被认定为工伤,且劳务公司赔付了18万余元的各项费用。但是,受伤的环卫工人要求清洁车驾驶人和劳务公司继续承担侵权责任,清洁车驾驶人和劳务公司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呢?
案起缘由
工作中被撞伤
今年61岁的王某与59岁的沈某服务于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平安分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王某与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岗位为协助员(环卫工人),沈某则是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员工,从事驾驶人工作。
王某与沈某是互相合作关系,现如今却因健康权纠纷闹上法庭。
事情还要从2021年11月说起,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大红岭垃圾场,沈某协助其所服务的清洁车倾倒垃圾时,王某驾驶清洁车倒车时将沈某撞伤。沈某受伤后,先后在多家医院住院治疗。
事后,沈某向海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22年7月29日,海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沈某因工负伤。2023年7月18日,海东市平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书,裁决解除劳动关系,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向沈某支付各项费用共计18万余元。据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显示,沈某多处骨折,构成十级伤残。
2023年11月7日,沈某向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请求人民法院判令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平安公司及王某承担侵权责任,向其支付赔偿金。
平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原告沈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工作场所作业时,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据此,被告王某应对此次事故承担主要民事责任,原告沈某对此次事故承担次要民事责任。原告沈某向被告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主张承担侵权责任,应当证明发生了侵权行为且对其受到的损害存在过错等,但原告沈某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最终,平安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判决如下:此次事故中原告沈某产生的误工费57760元、营养费25200元、被扶养人生活费52080元、残疾赔偿金90588元,共计225628元,被告王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赔偿原告沈某13万余元,剩余9万余元由原告沈某自行承担。
对簿公堂
王某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
一审判决后,王某不服,遂向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今年5月10日,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健康权纠纷案。上诉人王某与被上诉人沈某、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科技公司对簿公堂。
上诉人王某诉称:“事发当天,我驾驶清洁车倾倒垃圾,执行的是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的工作任务,沈某在协助另外一辆清洁车执行垃圾倾倒任务。实际上,沈某的损伤系工友之间工作中的误伤。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故沈某的损害理应由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一审人民法院却认定我承担侵权责任,于法无据。”
“一审人民法院审理时,沈某未提供任何我驾驶清洁车时有操作不当的证据,亦未提供其受伤是因为我的过错行为导致的证据,沈某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一审人民法院未考虑当时的现场情节,沈某亦未提供上诉人存在操作不当证据的情况下,判决我承担60%的赔偿责任,完全没有说服力,不能令人信服。”
被上诉人沈某辩称:“关于本案侵权事实及过错责任认定问题,根据一审中王某及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所提交的海东市平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本案侵权事实成立。本案中,王某作为驾驶人,应当负有驾驶人注意义务以及安全责任义务,在驾驶时应当注意保护周边人员及财物安全,从裁决书记载的事实能够看出,王某存在明显过错,并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因此,王某在驾驶清洁车倒车时导致我受伤存在过错,因果关系成立。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我除应当享有工伤赔偿待遇外,就涉案侵权有权向侵权人提起诉讼,并主张除医药费之外的其他赔偿费用。”
法槌落定
承担工伤赔偿责任时不再承担侵权责任
今年6月13日,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王某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案发时,王某驾驶的清洁车及从事的工作系其工作职责所在,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也在职权范围内,其驾驶清洁车的行为以单位驾驶人身份进行,且驾驶清洁车的行为并非为了个人利益,故无论从职务性、时空性、身份性、目的性来判断,王某的行为均系职务行为。
王某造成的民事法律后果应当由谁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本案中,王某执行工作任务造成沈某的损害应当由科技公司和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不应当由王某承担责任,一审判决王某承担责任属于适用法律错误,二审予以纠正。
科技公司及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已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后是否还须继续承担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规定,对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我国采用的是既可以申请工伤赔偿同时也可以要求第三人进行赔偿的双重赔偿模式(除医药费外)。
工伤赔偿和人身侵权赔偿是两种不同的赔偿。首先,从法律规范价值分析来看,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而人身侵权赔偿是用财产赔偿的方式尽可能填补侵权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其次,从请求权的基础分析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规范属于劳动法领域的请求权基础,其目的在于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的职工得到救治和补偿,促进工伤预防等,从而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再次,当用人单位既是侵权人又是工伤赔偿主体时,我国选择的是工伤保险替代侵权赔偿的“取代”模式,劳动者获得工伤保险时,其向单位主张侵权赔偿的请求不应当得到支持。
本案中,沈某和王某的行为均系履行职务行为,构成用人单位整体行为一部分,其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科技公司及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承担,科技公司及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并非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其行为不构成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本案中,科技公司及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既是侵权人又是工伤赔偿责任承担主体时,科技公司及科技公司平安分公司在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后不应再继续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被上诉人沈某诉讼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上诉人王某的上诉请求成立,予以支持。一审人民法院适用法律错误,二审人民法院应予纠正。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判决撤销平安区人民法院判决;驳回沈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为终审判决。
(2024年7月30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郭佳 通讯员 马月英)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