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农村娃学起了八段锦

——新疆策勒县农村体育教育实践探索

2024-07-26 15:44:39 来源:《农民日报》 -标准+

体育教师正在指导策勒县小学生练习少儿八段锦

“现在的体育课太有意思了,我不仅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还学习到了体育相关的知识。”近日,在新疆策勒县固拉合玛镇托格拉吾斯塘小学的操场上,刚结束体育课的学生们满头大汗、笑声连连。

多年来,体育教育一直被视为农村教育的短板之一。在部分地区的农村学校,受设备、场地和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限制,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往往只能“自由活动”。近年来,随着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及体育教学资源的改善,体育教育逐渐被农村学校所重视。日前,策勒县联合天津体育学院,通过“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为当地体育老师和学生带来正确的运动健身知识,也推动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自由活动”到练习八段锦

“嘿哈!”近日,记者一走进策勒县固拉合玛镇托格拉吾斯塘小学的操场,就看见来自天津体育学院的体育老师正带着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练习八段锦。

仔细一看,他们正在练的和传统八段锦动作有很大不同。“孩子们练的不是我们常见的八段锦,而是根据儿童体质特征,经过改良的少儿八段锦。”体育老师信思瑞介绍。

信思瑞说,少儿八段锦整套动作讲究“左右对称、上下相宜、快慢相间、松紧结合”,对调理少年儿童的脊柱形态、改善脊柱侧弯、形成挺拔舒展的身体姿态有良好效果。此外,少儿八段锦还强调对呼吸和心理的调节,有助于缓解神经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少儿八段锦之外,记者看到有些孩子正在操场的另一头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和少儿八段锦一样,这个游戏也经过了改良。相比传统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在形式上明显更富有竞技性。“这是我们结合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卡巴迪项目,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竞赛版‘老鹰捉小鸡’。”体育老师孙童告诉记者。

而在由体育老师马博骁和滕建强带领的“斗拐”教学小组里,男孩子们也正津津有味地学习着。马博骁首先介绍了“斗拐”的游戏规则,然后逐一示范并讲解“斗拐”中的“碰、顶、压、挑、闪、拨”等技术动作。在掌握基本规则和方法后,学生们开始进行单独练习和分组对抗比赛。

“原来的体育课哪有这么多新颖的形式,不仅形式单一,学生们上课也不积极,现在体育课内容丰富有趣,学生们每天都盼着上体育课。”固拉合玛托格拉吾斯塘小学校长阿依努尔·麦麦提说。

据了解,通过“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策勒县各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与此同时,来自天津体育学院的体育老师们也从历史与文化、起源与发展、功能与特征等方面,为孩子们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从舞龙舞狮、龙舟、武术、高脚竞速等传统体育项目到赛骆驼、民族马术、叼羊等独具新疆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们纷纷感叹“大开眼界”,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让运动更科学更健康

“练体育不能瞎练,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天津体育学院老师龚明俊告诉记者,要想真正让孩子在运动中增强体魄,不能只想着靠时间堆,还要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来实现。

龚明俊表示,体育是“五育”之一,体育课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孩子们“爱运动、会运动”,更要教会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科学地进行运动”,进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的效果,起到强体健身的作用。

记者在策勒乡玛合玛勒小学的少儿八段锦课现场,看到信思瑞耐心地向学生们示范技术动作,并纠正学生们常见的错误动作。“少儿八段锦如果动作不到位,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看到学生们动作有错误必须第一时间予以纠正。”信思瑞告诉记者,在练习少儿八段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上下肢动作不同步、松紧结合不紧密、动作与呼吸不协调等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出现因憋气、动作变形等降低练习效果的情况。

不仅少儿八段锦的练习颇有讲究,看似简单的“啦啦操”也大有门道。在玛合玛勒小学的啦啦操课上,体育老师赵金阁采用分解教学的形式向孩子们讲授动作的发力顺序和动作要领,并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节拍完整练习。“跟着节拍练习既能增加学生上课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技术要领,做到科学练习。”

“有音乐的体育课果然不一样,我们不再是一通乱打,而是跟着节拍有规律地做动作。”2年级1班学生热伊莱姆罕·麦提萨迪尔下课后兴奋地分享她的心得。

“少儿八段锦太有意思了,看起来动作慢慢的,其实蕴含了很多要领。”另一边,刚上完少儿八段锦课的学生苏麦耶·买买提艾萨也跑过来说道。

不仅是这两位同学,课后,许多同学都在互相交流中表示,体育运动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要想完成得好,背后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以往我们并不重视体育教学,都觉得和文化课比起来,体育课可有可无。”新疆策勒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蔡炼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意识到,丰富多样的体育课,不仅能调节心理和情绪,陶冶情操,还能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锻炼,非常有意义。”

据了解,目前,策勒县已把舞龙舞狮、中国扇、少儿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

把体育留在乡村

近年来,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很多农村孩子迷上了手机游戏。“小眼镜”“小胖墩”在农村越来越常见。为此,策勒县积极将体育教育融入乡村教育,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孩子身体素质,保护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把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真正留在乡村学校,是策勒县近年来致力于‘体育教育进乡村’项目的初衷。”蔡炼表示,对体育课的探索只看重一时的成效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育只有在乡村扎根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要让孩子真正爱上体育,而不是只停留于一时的新鲜。

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将传统体育项目广泛融入学校的体育课、大课间、体育社团、体育表演活动中外,策勒县各中小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趣味运动会。

以达玛沟乡小学为例,该校设置了不同于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团队障碍赛、珠行万里、不倒森林”等比赛项目。在日前举办的一场“珠行万里”竞赛现场,记者看到,体育老师指导参赛队员们利用PVC管构建了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接力赛道。随后参赛队员通过紧密配合与默契协作使乒乓球在这条精心设计的赛道上从起点顺利运动至终点。在“不倒森林”竞赛环节,体育老师详细讲解了竞赛规则,包括参赛队员的站位、双手放置的位置以及集体的移动路线等,尤其强调了竞赛中的犯规动作和取胜标志。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赛队员们不仅很快掌握了竞赛技巧,更学会了如何在规则的限定内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取得胜利。

“在浓厚的体育氛围下,我们对体育留在乡村学校更有信心了!”达玛沟乡小学党总支书记马云说,学校会以此为契机,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积极举办趣味运动会,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体育运动,让“体育教育进乡村”不停留在一时一刻,而是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2024年7月26日《农民日报》记者 孙宗亮)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