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美如画,幸福踏歌来。穿行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的山川平原,村社道路通畅平整、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芬芳……从“吃饱饭”到“不差钱”,从“脏乱差”到“净齐优”,一年年生活的变迁,见证着漳县一路走来的美丽“蜕变”。
近年来,漳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示范引领、由点及线、以线扩面,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绣出了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累计创建省市县示范村49个、市级以上“和美乡村”5个。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漳县大草滩镇新联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美丽乡村的“蝶变”。“我们按照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具有乡村气息、田园诗意的文旅融合示范村。”大草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成小云说。
漳县按照全省“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部署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类修订、完善和编制村庄规划。目前,已完成75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还科学统筹使用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各类资金,累计向15个省、市、县乡村建设示范村统筹安排各类资金2000万元。
绿意盎然的田野、遍地开花的产业、宽阔平坦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村庄……盛夏时节,走进漳县,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如繁星点点、随处可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漳县杜家庄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黄瓜、花卉、育苗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22年8月,在全国妇联的牵线搭桥下,村里建起了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园区以发展高端口感类高原夏菜为支柱产业,吸纳附近群众到园区常年务工,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园一期工程占地270亩,总投资2500万元,建成冬暖式大棚10个,高端保暖大型拱棚23个,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主要种植口感西红柿、密刺黄瓜等蔬菜。”产业园负责人刘玉江介绍道,“园区采取‘基本工资+效益分成’的模式,目前已带动周边50余名群众从事种植、灌溉、采摘等工作,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近年来,漳县立足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中药材、菌菜等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产业体系。2024年,全县中药材、菌菜种植分别稳定在21万亩、12万亩以上。
“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农闲时可以去看看书、锻炼身体。”杜家庄村村民杜国良说。不仅如此,杜家庄村还常态化开展“婆媳互夸会”“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在丰富村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形成了新风尚、好风气。
近年来,漳县全面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广“婚事简办承诺”“婚丧事宜公约”等移风易俗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比表彰活动,走出了一条“勤劳改变生活、共建美好乡村”的新路子。
外有“颜值”,内有“气质”。一座座村庄美丽蝶变,一片片沃野带来希望,越变越美的乡村图景让当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2024年7月25日《定西日报》记者 张晶亮)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