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妇联将法律知识送到农村妇女群众身边

法治之花“绽乡村” 维权关爱“再升级”

2024-07-23 16:27:15 来源:《中国妇女报》 -标准+

“李所长,我老公经常发短信骂我和我的家人,这算家庭暴力吗?”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塔前村村部,小周和延平区司法局塔前司法所所长、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李春来诉说内心的烦恼,交谈之下,也明白了更多的法律知识。

将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农村妇女群众身边,持续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南平市妇联广泛凝聚“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力量,积极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系列活动,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服务,全方位立体化普法矩阵逐步形成,维权关爱“再升级”。

创新载体,巾帼普法更走心

“原告张某某与被告吴某某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一案,现在宣布开庭!”

南平市妇联“法护成长”专题月的第一周,随着法槌声响起,一起模拟法庭在顺昌县大干镇大干中学拉开序幕。“这种沉浸式庭审体验让我也当了一回小法官,以后生活中我也将坚持遵纪守法、主动学法。”“审判长”张同学说道。

群众在哪里,普法宣传就到哪里。为更好地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系统性地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工作,南平市妇联梳理全年法治宣传重点,明确每月法治宣传主题,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每月说法”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全民普法实效性,推进法治建设入心入脑。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围绕每月法治主题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约3万人。

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福建省妇联、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省农业农村厅不久前在宁德市屏南县北墘村主办的“巾帼普法八闽行”主题活动频获称赞。现场,乡村“法律明白人”宣讲、国粹变脸、快板说唱《女性权益法护航》等精彩纷呈的节目,为群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节目间隙穿插有奖问答环节,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

主会场演出不断,分会场也热闹不止。分会场通过设置普法展位、安排志愿者进行普法宣传、设置游园活动区、法韵乐律演奏区等方式,把普法工作和娱乐、生活相结合,将普法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角落,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讲和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身边,不断加强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群众应知应会水平。

凝聚力量,打造高素质普法队伍

“你知道被高空抛坠物砸伤,应该找谁赔偿吗?”

一座凉亭,几本册子,几把小板凳……暑期,南平市政和县星溪乡梅坡村“吃茶话事”板凳微课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带着孩子围坐一圈,巾帼普法志愿者将民法典、扫黑除恶、禁毒、防电诈等法律知识以贴近群众生活、易于群众理解的讲解方式传达,用身边的真实案例紧紧“攥住”群众的耳朵。

如何让法律条文“活起来,落下去”是南平市巾帼普法志愿队伍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南平市妇联全力打造“闽北讲习班·姐妹好声音”巾帼宣讲品牌,组建巾帼志愿队伍2047支,实现市、县、乡、村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通过优秀女性示范宣讲与群众常态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巾帼普法进乡村”活动,通过巾帼普法宣讲队伍,用妇女群众喜欢听、听得懂、有共鸣的“家常话”,深入乡村、深入群众,通过“接地气”“面对面”的方式,用“乡音”传递法治声音,使巾帼好声音在千家万户传起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多措并举,织密高质量普法网络

“小妹啊,你看这个短信,上面写着我中了免费的新马泰七日游,是真的吗?”

在一场“全民反诈·家庭先行”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中,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巾帼网格员易金花正和村里的陈大姐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惯用手法。为提升辖区普法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南平市近年来创新“执委+网格+巾帼志愿者”工作新模式,2358名由妇联执委兼任村居网格员的巾帼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对具有代表性或需持续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判,以“靶向普法”回应民生关切,为普法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增添“不竭动力”,让普法宣讲在乡村“实”起来、“热”起来、“活”起来。

除了线下“送法”,南平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链接资源,打通线上多元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武夷姐姐普法”专栏、视频号、“一呼百万”好姐妹微信群等新媒体矩阵,以开设线上普法讲座、组织网络答题等方式,让普法宣传变成广大农村妇女儿童的“随身听”,实现法律知识触手可及、指点可学。

(2024年7月22日《中国妇女报》记者 吴军华 李菁雯)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