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人社厅联合财政、民政等10部门出台了《江西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从认定程序、退出机制、就业帮扶、工作职责等方面明确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全过程服务,为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依据。
《办法》明确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范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包括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登记失业人员中零就业家庭成员、符合相关条件的残疾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因承包土地被征收而失去土地的人员、脱贫劳动力、未消除风险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专业退捕渔民、连续失业6个月以上的“4050”人员等。
《办法》规定了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在劳动年龄内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且在认定范围内的人员,按照自愿申请、初审公示、审核认定的程序进行,由个人自愿提出申请,街道(乡镇)进行初审公示,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认定。为进一步简化认定手续,申请人可到现场线下办理,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自助办理。对于所需材料能通过大数据比对获取的,无需提供书面材料。
针对以往就业困难人员退出机制不畅的困境,《办法》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退出机制,明确了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12种情形,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取消其就业困难人员身份。
为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工作,江西省将充分用好各级“5+2就业之家”,线下加强排查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上门入户宣传政策、对接岗位等服务;线上将开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模块,精准推送岗位。
(2024年7月19日《农民日报》记者 雷昱)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