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地瓜种植户与龙头企业牵手攻关覆膜技术难题,河东区村“两委”与国企对接修整“断头路”,沂南黄瓜种植合作社与寿光种业公司共建育种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沂蒙老区”山东省临沂市的广袤乡村,发现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不少地方已找到有效的破解之法。这得益于临沂开展的乡村振兴“揭榜接题”专项工作。
2023年以来,临沂要求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县域内农业农村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以“揭榜接题”为契机,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创新推动、突出重点、补强短板,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绘就沂蒙乡村秀美生态画卷。
“小切口、大成效”破解发展难题
临沂,作为山东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涵盖14个县区4000多个乡村,这些散落在蒙山沂水间的万千乡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其乡村产业发展曾面临诸多难点堵点。
费县作为农业大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万亩、林果面积75.2万亩、畜禽规模养殖场223家,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30多万吨、畜禽粪污185万吨、林果枝条2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林果枝条、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的处理,一直都是困扰乡村绿色发展的难题。
知难而进。费县自2023年推进“揭榜接题”以来,首个创新课题就选定了“探索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费县县委书记徐立国介绍:“一年多来,我们探索出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基质化、饲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和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三环’运行体系,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费县模式’。去年,山东省还在我县召开了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会。”
畜禽养殖粪污怎么处理、主导产业发展的短板怎么补齐、村里的污水问题怎么解决……在临沂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尤元勋看来:抢抓乡村振兴机遇,临沂各县区面对的产业发展问题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有些单靠县区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有些问题比较多的县区不知道该优先解决哪些,在此背景下,“揭榜接题”工作机制应运而生。
“作为一项创新的工作机制,我们按照‘小切口、大成效’原则,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聚焦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尽量与县区优势相结合,体现差异化,集中发力解决各县区‘三农’领域最头疼的问题。”尤元勋说。
“专班+方案”机制集聚资源要素
“地瓜丰收了,亩产6000斤以上,视线范围内已经几乎看不到地膜了。”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频道对去年秋天农户的反馈记忆尤为深刻。
解决地膜残留是临沭去年推进“揭榜接题”项目结出的成果之一。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详介绍,去年初,临沂组织各县区申报“揭榜接题”创新课题,结合地瓜、花生等主导产业,针对地膜处理这一发展瓶颈,揭了“全域解决农村地膜污染问题”的榜。
“市县都很重视,市里成立工作组和专家组,县里建立工作专班,组织相关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推广联盟,针对不同作物探索出‘种植结构调整+秧膜机械化分离’‘地膜标准化+土膜分离机械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聚乙烯地膜’等利用回收新模式。”高详说。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兆峰介绍,2023年初,在明确各县区的“揭榜接题”项目后,由市工作专班牵头,成立14个课题组,并印发《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揭榜接题”实施办法》《关于建立“揭榜接题”创新课题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构建“专班+方案”运行机制,明确相应市直帮包责任单位及科室,创新推动工作开展。
在县区,临沂要求以副县级领导干部为组长,成立工作专班,对上对接市级工作组和专家组,对下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根据《“揭榜接题”创新课题综合评价办法》的12项评价内容,开展攻坚求效之战。
“靶向发力”解锁更多发展密码
日前,走进沂南县绿岛农业有限公司黄瓜育苗基地,水肥一体化控制室、电动遮阳网、自动喷水车等配套设施颇具“智慧”,整个基地除嫁接外,上盘、覆土、浇水、施肥等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全年度具备种苗繁育能力。
“基地占地220亩,建有17个高标准自动化育苗温室,培育多种蔬果,主要是黄瓜。”绿岛农业有关负责人谢瑞坤介绍,从6年前他初赴寿光见到智能设施种苗大棚,到如今建立起自己的黄瓜育苗基地,一路走来,步步艰辛。
作为“中国黄瓜之乡”的沂南,曾面临“技术低端”“外出求种”等产业瓶颈。因此,今年沂南“揭榜接题”创新课题选定“提升蔬菜育苗能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黄瓜种苗繁育提升工程,扶持壮大工厂化育苗基地,制定发布黄瓜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南瓜嫁接壮苗、良好环境栽培模式等。目前,全县共建成工厂化育苗场35家,年繁育种苗能力从1.5亿株提高到2.6亿株。”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卢绪光说。
沂南种苗繁育能力的大幅提升,是临沂“立足‘靶向发力’、推进‘揭榜接题’”取得成效的缩影。2023年以来,临沂“揭榜接题”的成效已然多方位呈现:从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河东区以“全域解决农村断头路和农业生产路”为课题,创新采用“财政拿+上级补+国企融”方式;抓点突破实现面覆盖,临沭县在甘薯集中种植区创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核心示范区4000亩,辐射带动推广应用1.1万亩等;创新思路破解老难题,平邑县探索出高标准农田“社会第三方管护、新型经营主体管护、‘政府+物业+科技+服务’集成管护”3种建后管护模式等。
百尺竿头再奋进。“今年,临沂继续聚焦‘工作有基础、问题较突出、创新有方向、目标能明确、经验可推广’,对10个县区的课题进行调整更新,持续推进‘揭榜接题’工作,打造临沂‘揭榜接题’工作新品牌。”尤元勋说。
(2024年7月19日《农民日报》记者 蒋欣然 吕兵兵)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