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案讲法 | 公务员抚恤金纠纷的救济途径

2024-07-11 15:47:56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 案情概述

张某生前系山东省东阿县人民政府退休人员。2015年1月26日,张某病故。东阿县人民政府认定张某生前每月离退休费共计1264元,依据《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关于“自2004年10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照以下标准执行:……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的规定,于2015年3月向张某亲属王某等三人支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25280元(20个月的基本离退休费)。

王某等三人认为东阿县人民政府所适用的支付标准错误、支付数额不足,遂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东阿县人民政府根据《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11〕192号)“国家机关离退休人员病故的,死亡一次性抚恤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之规定支付差额82968元。

■ 法院裁判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张某生前工资及离退休费基数是否存在错误属于另外一个法律关系,不属于本案审查范围,判决驳回王某等三人诉讼请求。王某等三人不服提起上诉,山东高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认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基本前提。若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则人民法院不应立案,已经立案的,应裁定驳回起诉。对于行政机关向公务员的亲属发放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应属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内部行为范畴,由此产生的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再审申请人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复核、申诉、再申诉等法定途径另行寻求权利救济。最高院最终裁定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驳回起诉。

■ 法条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务员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公务员的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属于公务员人事管理中的工资福利保险事项,系基于公务员的权利义务而产生。据此,此类争议不在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可以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五)未按国家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属于国家福利待遇,当事人可根据上述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二条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的时效期间为三十日。复核的时效期自申请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人事处理之日起计算”。

■ 案例点评

此类纠纷能否通过劳动人事争议司法途径救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的规定处理”,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上述规定,追索抚恤金、要求支付抚恤金差额亦不在劳动人事争议受理范围。

经查阅各省市以往案例及类似情况、案件的处理,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人事争议、行政诉讼等司法救济途径,各地法院对于此类案件均不会受理。当事人在遇到此类纠纷时,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相关单位应确保抚恤金及时足额发放,在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单位工作人员应提前介入,全面掌握各方需求和诉求,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充分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和理解,引导各方协商解决问题,防止矛盾升级激化,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作者 周仕帅 系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律师)

(2024年7月11日《法制文萃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