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来到新平县新化乡鲁一尼村委会,对2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进行巡回审理。
2名被告人为栽种玉米、芒果、番茄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占用林地进行开荒、挖路、挖水池。经鉴定,2名被告人非法毁坏省级公益林总面积分别为15.51亩、8.89亩,面积已达法律规定的有关标准。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以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2名被告人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2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同时以2名被告人犯罪行为致使林地生态功能受到损害,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2名被告人赔偿植被恢复费。
经审理,法院根据2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后果,依法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2名被告人当庭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八个月,适用缓刑,并处罚金1000元至3000元,同时判令2名被告人限期拆除位于林地上的大棚架并赔偿相应的植被修复费。
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定罪处罚:
(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造成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
常见非法占地情形
该案承办法官提醒,在具体法律实务中,常见的非法占地情形有以下几种:
1. 未经批准占用农用地,即未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审理,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占用农用地的。
2. 少批多占农用地的,即部分农用地的占用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但超过批准的数量且多占农用地的数量较大的。
3. 骗取批准而占用农用地的,主要是以提供虚假文件、谎报用途或借用、盗用他人的名义申请等欺骗手段取得批准手续而占用农用地,且数量较大的。
4. 改作他用是指改变农用地的种植用途而作其他方面使用,诸如开办企业、建造住宅、筑路、采石、采矿、采土、倾倒废物等。
(2024年7月10日《云南法制报》记者 管继方)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