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胡萝卜之乡”转型记

2024-07-04 16:22:47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曾经是全内蒙古胡萝卜种植面积第一的小镇。十几年前,他们作为“胡萝卜第一镇”的名号远近闻名。但十几年后,当地不种胡萝卜,却改种中药材了。

胡萝卜之乡为何要转型?转折发生在2013年前后,一些新闻底稿还记录着他们当年艰难的心路。那两年,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当地胡萝卜大面积滞销,农户折进去不少钱,使得当地政府和种植户都不得不去重新思考新的产业布局方向。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曾经的“胡萝卜之乡”转型成效如何?6月28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看到了新产业主导下的新乡村气象。

只见成片的庄稼地种上了绿油油的中药材,村里的闲人少了、地里的忙人多了。村里人告诉记者,到了立秋时节,这些中药材基地会变成一片片的花海。橙红色的射干、淡黄色的柴胡、蓝紫色的桔梗花,被打造成了集休闲、采摘、科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药材销路广了,村里游客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全国人大代表、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介绍,目前小庙子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种类也从过去单一的桔梗,发展到现在的牛膝、党参、沙参等20多个品种。“原生态的环境与绿色的种植方式让当地药材品质被不少药厂认可,近年来我们的不少加工产品被远销至韩国、日本等地。”

实际上,小庙子村所在的赤峰市,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量低,也适合种中药材。“但当年大家一股脑都去种胡萝卜,连年重茬、肥力下降,导致萝卜的品质和品相都下降了,销路也跟着受影响。”赵会杰坦言。

小庙子村将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也是经过了一番考察学习之后的选择。那时候,小庙子村的两委班子成员,远的去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近的去过赤峰市喀喇沁旗,回来之后最终确定了这个发展思路。

2014年,小庙子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赤峰宏都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并将产业链延伸到初加工。

“通过成立合作社,也把大家凝聚到了一起,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群众一起,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儿往一处使,成了一个抱团的整体。”赤峰宏都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波告诉记者,如今,中药材种植、初加工,每年为小庙子村提供了1.8万人次的就业机会,土地收益也从过去的每亩纯收入5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5000元。

通过这次转型,也让小庙子村学到了一个投资经: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除了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目前小庙子村还建设了100亩的农业冷棚,种植错峰蔬菜;发展了700亩的经济林,种植水果;带动全村将近一半家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菜、果、牛,加上中草药,现在是小庙子村一起开动的‘四驾马车’。”赵会杰笑着说道。

(作者 彭飞 系本报记者)

(2024年7月4日《法制文萃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