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志勇(前排左五),法治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建国(前排左四),与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李学辉(前排左六)等与会嘉宾合影
7月2日下午2时许,细雨初歇,焕然一新的法治日报社迎来了一波新老朋友。来自多家律所的数十位各专业领域资深律师,赴此参加“争当好律师 建功新时代”实践活动。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是新时代党对律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也是新形势下律师执业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新的行动指引。通过举办本次律媒互动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建设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律师队伍,引导广大律师在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嘉宾们先后参观了法治日报社社史馆、法治融屏中心,聆听法治日报社发展的不凡历程和新时期发展成就。在随后举办的业务交流座谈会上,与会律师代表结合各自的执业经历,积极分享执业感悟,并提出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建议。
法治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志勇接见来访嘉宾并共同合影留念。法治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建国出席座谈会并致辞。陈建国表示,为助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好律所”建设,近年来法治日报社各平台加大原创力度、创新传播形式,积极展示律师形象,提升律所品牌,树立律师行业标杆,取得良好效果。《法制文萃报》近年来通过开设“以案说典”“以案讲法”“优秀律师专访”等栏目,加强普法教育、典型选树,进一步拉近读者与律师的距离,弘扬了法治主旋律,传播了法治正能量。下一步,法治日报社将一如既往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好律所”搭建最好的宣传载体和平台,持续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深入宣传报道。
与会领导嘉宾座谈交流
《法制文萃报》总编辑章兴成,《法制文萃报》副总编辑阮加文,《法制文萃报》总编辑助理郭志萍,《法制文萃报》总编辑助理兼记者部主任彭飞,《法制文萃报》办公室主任、发行部主任王建伟,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李学辉,北京市律师协会破产与清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培峰,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公司业务研究会主任、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宏臣等领导嘉宾参加座谈交流。
以案说法传播法治正能量
“当今,依然有很多人对律师工作的价值意义还不完全理解,甚至偶尔会存在误解或偏见。”座谈会上,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学辉直言,广大律师通过一个个典型法治案例的宣传,一件件具有法治影响力事件的推动,能够不断引导全社会树立对律师及律师工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建设尤为重要。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李学辉
《法制文萃报》总编辑章兴成表示,律师队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法治媒体要不断创新话语传播方式,善于先声夺人,更生动有力地讲述好法治故事。同时律师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作为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一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展现新形象、作出新担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勇当新标杆。要不拘形式、深化内容内涵,积极对外传播好声音、分享精品案例,才能改善和提升全社会对律师工作的正确认知。媒体工作也离不开法律人的素材供给和专业支撑。因此媒体和律师要相互支持、相互砥砺,才能携手共同推动法治进步。
今年3月份,《法制文萃报》开设“以案讲法”栏目以来,收到大量具有普法教育意义的真实生动案例,目前已陆续刊发17期。这些案例通过法条解读、律师短评等形式,以线上线下结合、传统新兴媒体并举的方式,展示律师专业水平和精湛技能,让读者领略到法律条文的奥义和法律知识的趣味性。
《法制文萃报》副总编辑阮加文表示:“目前《法制文萃报》已形成‘报网微端屏’媒体融合的传播矩阵,下一步将携手法律界各位同仁,继续加强合作,拓展案例来源范围,呈现更丰富、更优质的好案例、好故事,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
律媒携手讲懂法治好故事
“参观法治日报的报史馆能够看出,在报社的发展过程中,讲述了大量的好律师好故事,说明律师在推动法治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分享参观感受时,北京市律师协会破产与清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培峰表示,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律运行更加有效,进而走向了法治时代。在此过程,媒体与律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各司其职、交相辉映,推动了法治昌明时代的到来。
与会嘉宾参观法治日报社社史馆
刘培峰呼吁,律师同行要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共同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公司业务研究会主任、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宏臣接着说道:“律师和记者的分工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心怀公益之心,去做专业之事。对于律师而言,除了做好案件外,也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比如做些义务普法、法律援助等,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汇聚起来,就能成为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的大能量。”
“我做律师23年了,但我的党龄比我做律师的时间还长。受过党的这么多年教育,又从事这么多年的律师工作,我越发觉得我们不仅为自己这一代人而活,我们还要给后代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而努力。”北京市律师协会合同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松阳在分享中动情说道。
郭松阳进一步表示,“高铁霸座”“公交车袭扰”这些热点事件的接连发生,让我们看到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很多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对法律缺少敬畏之心。“我觉得这是由于这些人不懂法或者不是真的懂法造成的,说明我们的普法工作还要继续加强。所以我希望律师和媒体一起搭台唱戏,讲好法治故事,还要讲懂法治故事。”郭松阳说道。
为律师搭建讲述鲜活案例的平台
“我对法治日报社是非常有感情的。因为父亲所从事的工作原因,我从小就接触法律刊物,但法条对我来说是枯燥晦涩的。而通过阅读报纸上的鲜活案例,我对法律知识有了启蒙,并且慢慢产生兴趣。”北京市律师协会合同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红燕分享中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认真汇编自己代理过的精彩生动案例,有机会也会利用好媒体平台做好普法工作,影响更多人对法律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法律、掌握法律。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公司业务研究会副主任、北京市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星表示:“通过参观法治日报社,了解新闻生产创作流程,我感受到,讲好法治故事,不是非要高屋建瓴的去指点江山,还必须有‘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呈现。这也给了我一些案例写作的启示。《法制文萃报》上此前采用了我提供的一些案例素材,今后我将继续打磨案例,讲述更精彩的普法故事。”
“我们可能无法通过一个案例推动一件事,但也许通过一百个案例就能推动一件事。”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国强指出,律师接触的是一个个的个案,而媒体普法则是针对不特定群体甚至是全民展开的,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所以借助媒体的平台影响,律师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办案件的影响范围、社会价值,进而产生一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事。
“通过今天的座谈会能够感受到,大家已经汇聚起‘争做好律师,不负新使命’的强烈力量,也提出了很多积极推动律师行业建功立业的好建议、好思路。接下来我们会把大家的好点子、好方法进一步归纳总结,切实转化为下一步搭建好普法平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争取不负所望、不负重托,把‘以案说法’等栏目打造成一个又一个精品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优质项目。”《法制文萃报》总编辑章兴成最后总结道。(记者 彭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