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捕捞青海湖裸鲤321.5公斤 是否承担生态修复赔偿

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承担修复鱼苗费用6万余元

2024-06-19 16:09:15 来源:《青海法治报》 -标准+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布哈河及其支流等天然河道中鱼类增多。然而,不少人觊觎青海湖第一支流布哈河里的青海湖裸鲤,想捕鱼获利。

案情

2021年9月,海西州天峻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天峻县龙门三社措芒村洋冲湖处有人捕捞青海湖裸鲤。接到举报后,民警周密部署,迅速出击,将捕捞疑似青海湖裸鲤的犯罪嫌疑人赫某抓获。同时,当场查获装有疑似青海湖裸鲤的绿色塑料编织袋、橡皮艇、铁质橡皮艇桨、水衣、挂网等捕捞工具若干,依法查获渔获物321.5公斤。

犯罪嫌疑人赫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在明知青海湖段全线禁捕的情况下,仍顶风作案,昼伏夜出,捕捞渔类从中牟利。非法捕捞渔获物经鉴定为青海湖裸鲤。公安机关侦查完结案件移诉后,天峻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审理

2022年4月11日,天峻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人赫某违反了保护水产资源的法律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此案刑事部分当庭宣判,被告人赫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作案工具渔网、橡皮艇及非法捕捞的青海湖裸鲤由公安机关予以没收。刑事附带民事部分当庭调解,被告赫某承担为修复洋冲湖生态环境在洋冲湖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32150尾鱼苗的费用63014元,并且赫某对其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庭审直播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此案现已生效。

说法

承办法官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947号公告公布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一批)中,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赫然在列。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12月26日发布通告,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实施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捕捞青海湖裸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青海湖裸鲤分布在青海湖及其附属河流布哈河等流域,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生长极其缓慢。然而,在利益驱使下,有些犯罪分子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禁渔区、禁渔期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的行为,不仅造成青海湖流域濒危野生渔业资源的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青海湖及附属河流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青海湖裸鲤是青海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每一名公民都应承担起保护青海湖裸鲤的社会责任,自觉抵制非法捕捞、食用青海湖裸鲤的行为。

对非法捕捞说“不”!莫因一念之差,让渔网触碰了法网!各级法院将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等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2024年6月17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陈文雯 通讯员 孙宜征)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