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案说典 | 陷入投资漩涡的黄昏恋

2024-06-13 15:41:02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 故事梗概

八十多岁的老李头和年逾七十岁的张阿婆原为和睦的恋人,因一次投资失利对簿公堂,结束了这段“刻骨铭心”的黄昏恋。某日,张阿婆向老李头介绍称,投资境外的某平台购买虚拟货币,年化收益率可达10%以上。老李头觉得女友张阿婆头脑比自己灵活,遂委托张阿婆以老李头的名义先购买注册点获得注册资格再开通投资账户,共计向该平台投资10万元,日常买入卖出虚拟货币等操作由张阿婆独立完成。后某平台因资金链断裂被挤兑而关闭,老李头投入的10余万元就此付诸东流。

经查,老李头投资的境外某平台以投资为名,运营模式符合庞氏骗局中的拉人头、投钱、发展下线等特征,已被国家相关部门定性为传销组织。

● 法院判决

原告向被告转账款项用于投资某平台理财投资,该平台均非国家法律允许的合法投资平台且原告委托被告购买的虚拟货币亦非国家法律许可的投资标的,故原、被告之间关于委托理财之合同关系因理财活动非法、投资平台非法、投资标的非法而无效。双方对于合同无效的后果均存在过错,综合考虑本案情况,酌定对于合同无效造成的损失由原、被告各承担50%的责任。

● 法条解读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典藏之语

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银发〔2021〕237号)强调了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同时该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兑换、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全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提醒各位投资者,投资非法投资平台以及非法投资标的如虚拟货币等均不受法律保护,所缔结的委托理财合同也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作者 潘锋 黄倩倩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民二庭)

(2024年6月13日《法制文萃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