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地跨荆州、沙市、沙洋、潜江四地,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为进一步推动长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协同性,6月3日,潜江市、荆州区、沙市区、沙洋县四地法院齐聚沙洋县后港镇吴家湾码头,共同签署《长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
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丁凤彩,沙洋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明,潜江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成刚,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金梅,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华,荆门长湖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克华出席签约仪式,各地法院、后港镇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沙洋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伟靓主持。
签约仪式上,四地法院共同发布环资审判典型案例,签署《长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就长湖湿地保护及环资审判工作进行经验交流。
《协议》在司法事务协作、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协同普法宣传以及拓展团队共建等方面予以明确。
《协议》签订后,各方将强化在立案、审判及执行等司法事务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长湖流域环境治理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长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次司法协作是长湖流域法院贯彻“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实践探索,是《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也是今年3月荆州、荆门、潜江三市协同立法后“一湖共治”的又一成功实践。
保障长湖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是四地环境资源审判肩负的共同使命。四地法院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立足“一湖共治”,共谋发展大局,真正将环资审判司法协作平台建起来、用起来,全面筑牢长湖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在充分发挥各地法院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四地法院将开展全方位、深层次、跨区域联动协作,充分发挥环境司法在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作用,促使法治深度融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长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共同开创长湖流域环资司法协作新局面。(刘聪 周曲曲)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