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旅游示范点戛木管理区小箐乡 记者 李华 摄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进一步探索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将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带动各村(社区)围绕“乡村+”旅游业态,多点开花,用一系列新场景、新玩法,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做足乡村特色
夏日的一个周末,梦溪湖畔的百里杜鹃黄泥乡朝门村又热闹起来了。
作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朝门村成为不少游客周末出行的热门地。许多游客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于山水间,体验农事乐趣。
游客在朝门村参加民俗活动 陈鹤 摄
“我们带着孩子来包粽子,到田里插秧,去水塘摸鱼、套鸭、钓小龙虾,体验农家生活乐趣,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周末。”来自成都的游客王维说。
田园采摘是不少游客乡村游的必选项目之一。百里杜鹃种有樱桃、草莓、蓝莓、葡萄、黄梨、猕猴桃、百香果……四季皆有水果可摘。
“自己来采摘,图个新鲜有趣。”每年四月下旬是百里杜鹃仁和乡朝阳村村民潘文国最忙碌的时节,樱桃开始上市,樱桃基地里迎来一波波客人。“又甜又大,好吃!”黔西市游客郭伟自驾而来,对潘文国家的樱桃赞不绝口。
近年来,百里杜鹃各乡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放大乡村旅游特色,让游客感受农家风情,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丰富旅游业态
5月25日,走进百里杜鹃戛木管理区大堰村,国家3A级景区米底河绕村而过,青山相拥、碧水环绕、云朵如絮,海恩底度假村内,错落有致的民居散落于群山间。文化广场旁的泳池里,不少避暑游客在这里游泳、烧烤、唱歌,好不惬意。
“听说这边风景美,天气凉爽,我们就约着朋友一起来玩。”慕名前来的成都避暑游客赖力觉得来百里杜鹃一趟很值得,“果然名不虚传,一个小小的村里,烧烤区、游泳池、露天KTV、度假山庄样样齐全,游泳戏水、品尝美食、观赏米底河瀑布、探险燕子洞,玩了5天,还意犹未尽。”
游客体验插秧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蓝,良好的生态成为百里杜鹃的“金名片”。百里杜鹃各村(社区)各显身手——鹏程街道桥头社区利用温泉资源推广康养旅游;金坡乡化那村引进企业,盘活闲置资源开办旅游民宿;普底乡永兴村利用背靠景区优势,整合资源创办旅行社,与周边村寨共享旅游资源,抱团发展旅游产业……
百里杜鹃各地资源禀赋不同,除了抓住自身乡土风貌优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些村(社区)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把民俗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在百里杜鹃鹏程街道,3个城市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长桌宴、广场舞、篝火晚会等文旅活动为突破口,做足城市“夜”文章。目前,开展大型篝火晚会、广场舞等活动50场次,吸引游客14.5万人次,住宿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双赢。
释放多元价值
5月25日,来自重庆的游客霓芬和朋友来到百里杜鹃大水乡后坝村参加乡村避暑全民运动会。“这里空气好,有篮球、象棋、羽毛球和手工茶炒制等比赛,还有当地村民的歌舞表演,感觉特别棒。”霓芬说。
听民族歌曲、赏民族舞蹈、品民族美食……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延伸,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旅游的独特韵味。
游客在大水乡后坝村参加乡村避暑季全民运动会 李光辉 摄
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模式,主打“松弛感”的乡村旅游让游客放慢脚步,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态田园的美好。
“能看、能玩、能逛的太多了。”入住百里杜鹃沙厂乡白果村民宿的汪义兴也有同样的感受。
在这里,林间处处鸟语花香,还有中药足浴、养生操、药膳等健康养生服务项目。
“在固園中草药康养中心外围,种植着种类繁多的中草药,并提供采药体验、识别药材等服务。”白果村党支部书记宴大海说,这里接待过不少文艺工作者,专门来此寻求创作灵感。
眼下,百里杜鹃一批焕发新颜、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农园变景园,百里杜鹃乡村旅游的美好风景数不胜数。
截至目前,百里杜鹃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
(2024年5月29日《毕节日报》赵华海)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