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回顾
某PPP项目合同中,分包人与劳务公司约定,如因建设单位未及时付清分包人工程款,导致分包人未及时支付劳务公司款项,劳务公司不得向分包人主张违约责任。项目竣工验收后,分包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务公司支付工程款,并以案涉工程没有进行最终结算及财政审计等为由,拒付工程款。后劳务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承包人及分包人支付工程款及利息、律师费、保全费、保全保险费等。分包人提出抗辩。
■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劳务分包合同属违法分包,违反了建筑法律规定,故案涉劳务分包合同因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无效。案涉工程分包合同无效,但关于价款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条件等内容的合同条款,构成工程价款的结算条款,在合同无效时可以参照适用。
案涉工程已经交付使用多年,并符合竣工验收合格的条件,分包人与其相对方的结算完毕及资金拨付到位事实始终为不明确状态,且分包人也未能证明其及时发起结算程序或通过诉讼、仲裁方式积极主张债权。故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可以认定分包人怠于行使权利,致使劳务公司的工程款债权长期处于无法主张的被动状态,有失公平。据此,劳务公司关于工程款支付条件已成就的主张,可予支持。
因案涉合同无效,违约条款不应继续适用,分包人无权以合同约定不得主张利息的违约责任条款提出抗辩。本案中,劳务公司、分包人对于工程款的支付条件及障碍存在预期,双方对怠于行使债权均存在过错,自结算时即计付利息将加重分包人的履约负担,故劳务公司主张的逾期付款利息,法院酌定为自其提起诉讼时,按照同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标准,计算至款项还清之日。法院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判决分包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劳务公司支付工程款及逾期利息。
一审判决作出后,分包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 法条解读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案中,分包人主要以案涉工程没有完成最终结算,且没有达到工程款支付条件为由进行抗辩,虽然案涉合同无效,但案涉工程已经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工程款支付条件已经成就,劳务公司可以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
本案法律事实发生在民法典施行前,效力判断、实体处理等均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
■ 律师短评
建设工程背靠背支付条款产生的纠纷,在建工领域比较常见,尤其在劳务分包领域更为常见。若付款主体、付款时间及金额确定方式等内容不明确,则相关约定欠缺可履行性。当事人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的情况下,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作者 姜宝 系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公司业务研究会副主任)
(2024年5月23日《法制文萃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