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三人饮酒一人死亡

法院:死者自身心脏功能不好仍喝酒,承担主要责任;其余两人承担次要责任

2024-05-16 16:26:59 来源:《青海法治报》 -标准+

日常生活中,三五好友相聚共同喝酒是人们借以表达情谊的一种方式。然而,有些时候掌握不好喝酒的尺度,容易乐极生悲……

那么,共同喝酒后有人死亡,同饮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2023年11月7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喝酒后同饮者死亡的案件,以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案情

2023年6月的一天,小张和小李相聚,之后,又喊小王过来一起吃饭喝酒。得知小王已经在别处喝了酒后,小张骑着电动自行车载着小李一起去接小王。3人到达小张家后,已经醉酒的小王拿出1瓶白酒,3人继续喝酒。当晚,小王因身体不适躺在小张家的沙发上休息,小张和小李又去别处喝酒。

次日,小王在小张家中死亡。

事发后,小王的母亲、妻子及子女将共同喝酒的小张和小李告上法庭,向两人索要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60万余元。

审理

贵德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王的死与喝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同饮人醉酒或意识模糊时,共同喝酒者应当及时提醒、劝告、阻止醉酒者继续喝酒。如果行为人没有及时劝阻制止,导致同饮者发生危险造成损害事实,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同时,共同喝酒人未尽到保护同伴生命健康安全的警告、救助、通知等注意义务,也要对同伴人身损害后果承担相应责任。法官在查阅小王的体检报告后发现,小王心脏功能不好,医生曾让其戒烟戒酒。

结合本案,小王明知自己心脏功能不好,不能喝酒却仍喝酒,应对自身死亡结果承担主要责任,综合考虑查明的事实,酌情认定小王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小张、小李承担次要责任。故人民法院判决,小张向死者家属赔偿各项损失23万余元,小李向死者家属赔偿各项损失11万余元。

说法

本案系因喝酒引起的生命权侵权纠纷案件,涉及对聚餐喝酒在场人应否担责的法律评价。共同喝酒行为区别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属于社交层面的情谊行为,同饮者并无法律规定或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一旦因共同喝酒出现伤亡情形,必将使情谊行为上升至法律层面的侵权责任赔偿问题。

通常情况下,喝酒者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喝酒行为导致不良后果在法律上的责任划分是由喝酒者自担风险,但以下4种情形,同饮劝酒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强迫性劝酒,言语刺激;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然劝其喝酒;喝酒结束后,没有将醉酒者进行合理安置或者妥善照顾;喝酒者酒后有驾车等危险行为,同饮者没有对其进行劝阻。

美酒虽好,如果喝酒没有分寸,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法官建议,聚餐时喝酒要注意节制,聚餐组织者和同桌喝酒者也要谨慎劝酒,对醉酒者多加关心照顾,必要时及时送医就诊。

(2024年5月15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祝嘉忆)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