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是品尝开江鱼的好时节。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涌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看乌苏里江缓缓流淌的江水、品新鲜美味的开江鱼、住赫哲族特色民宿、饮赫哲族自酿美酒,酒至酣处,一首脍炙人口、描绘赫哲人美好生活的《乌苏里船歌》唱出来,开心惬意至极。
抓吉赫哲族村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是我国陆地最东端的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赵世龙说,通过大力度的文旅融合建设,抓吉赫哲族村四季游客不断,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推动了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文旅供给丰富多样
小村不大,风景如画。充满民族特色的木屋、造型独特的网红民宿、民俗风情浓郁的博物馆……走进抓吉赫哲族村,古老的赫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旅游的美丽景观随处可见。村民徐洪波说,抓吉赫哲族村的文旅设施随处可见,都是“打卡”点,游客来了都不想走。
抓吉赫哲族村的民宿原来是村民自主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影响力小。2022年,该村与哈电集团合作,由哈电集团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哈电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哈电集团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多家企业到抓吉赫哲族村投资开发民宿项目,扩大了规模,提升了档次,带来了可观的客源。
民宿建设是住宿条件提升的一个侧面,与此同时,推出赫哲美食餐厅、以车友会吸引自驾车主走进该村、设计旅游精品线路、与相关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推出鱼皮挂件等30多种赫哲族旅游纪念品、开发垂钓及亲子乐园等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进行“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推送。
乌苏镇党委书记孟欣说,抓吉赫哲族村构建了旅游全要素发展格局,让游客在游玩中充分感受赫哲族文化的特殊魅力,并刺激游客进行二次、三次或多次消费。
赫哲族文化氛围浓郁
千年的抓吉赫哲族村,积淀了丰富的赫哲族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该村在对赫哲舞、鱼皮画、鱼骨画等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还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黑龙江省乌苏赫哲民俗技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产业化助力赫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合作社负责人说,要让古老的赫哲族文化在传承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推动传承。
赫哲民俗展示馆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赫哲族历史沿革、渔猎生活、传统婚俗、传统工艺等各种场景,让游客了解神秘而古老的赫哲族。
从高空俯瞰,整个抓吉赫哲族村呈“鱼”字形,由莫日根广场、伊力嘎餐厅、精品客栈等各种景观构成赫哲族文化旅游景观带,聚集了旅游全要素,受到游客的青睐。比如在省级赫哲族全鱼宴传承人潘秀红的餐厅,墙上是赫哲族图片,餐具上印有赫哲族图案,还有各种赫哲族做法的鱼及妙语连珠的讲解,为游客营造了浓郁的赫哲族文化气氛。
抓吉赫哲族村还为游客提供了鱼皮画制作、赫哲舞蹈、篝火晚会表演等个性化民俗文化服务,游客可以体验赫哲族人原始古朴的渔猎生活。
赫哲族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鱼文化是抓吉赫哲族村的特色。在村里的博物馆、广场、民宿等文旅设施,各种鱼的图案比比皆是。乌苏里江盛产狗鱼、鲶鱼、嘎牙子等经济鱼80多种,是大马哈鱼洄游到中国的第一站。该村推出了东极赫哲、乌苏里江、抓吉赫哲等6家鱼馆,每家各有特色,满足不同游客的味蕾。据鱼馆老板管庆军介绍,鱼成了发展旅游业的拳头产品,无论是捕鱼、售鱼、吃鱼还是鱼文化,都是赫哲族的特色。
抓吉赫哲族村把打造节庆活动作为传播知名度的重要方式,通过每年举办的音乐烧烤节、食鱼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五大特色主题节庆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打卡”该村,每年仅节庆活动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为该村增收百万元。
抓吉赫哲族村有赫哲族歌舞团,他们身着民族盛装,在江边、餐馆、广场等地为游客表演赫哲族舞蹈、民歌等各种节目。除了邀请各地文艺骨干创作反映赫哲族精神面貌的诗歌、歌曲、散文等文艺作品外,该村还以短视频的形式,推送当地自然风光及风俗,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
据了解,因文旅产业带动,抓吉赫哲族村为160多名村民解决就业,产生经济效益600多万元,边境小渔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抓吉赫哲族村党支部书记李少东说,抓吉赫哲族村将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品牌、精品美食品牌、精品文创品牌等十大赫哲族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优化升级,唱响振兴发展好声音。
(2024年5月14日《中国文化报》记者 张建友)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