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紫色的绣球花冠硕大饱满,仙客来的叶片间长出花骨朵,还有两盆认不出品种的蝴蝶兰……“五一”小长假首日,90后姑娘余圣卉在南京汤山花博园“满载而归”。她对着缤纷的后备厢“咔咔”一通拍,上传社交平台并配文——“几十块钱,把春天带回家”。
走进汤山花博园,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沁脾却不甜腻。占地300亩的园区内,绣球、月季、大丽花、长寿花等大量时令鲜花绿植,扎堆码放在各个档口前,花农、花商热情张罗,市民游客频频停留,认真挑选。不光是花木鱼虫,百余家奇石景观、红木家具商家先后进驻,该园区拟打造南京地区花卉综合批发市场3.0版本,成为华东地区规模领先的花卉产业交易中心。
“五一”前夕启动的“春季花卉文化艺术节”,也为这处乡村游锦上添花。现场,民俗庙会热闹开集,数百米的道路两侧摆了200多个摊位,除了琳琅满目的美食、文创外,套圈界的新奇玩法“套大鹅”吸引众人围观。不远处,一座“火山”被游客争相打卡合影,喷涌而出的粉色烟雾缭绕多姿,少女心满满。还有轻松幽默的“干娘茶馆”,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热度不减……“‘花’式整活,好戏连台,氛围感和体验感双双拉满,每天都是几万人。”南京汤山花博园总经理孟高说。
以花为媒,火爆的人气带来丰厚的财气。艺术节期间,整个园区接待游客量超26万人,花卉销售、庙会市集等营业额超30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50家饭店民宿消费。
而在汤山街道的另一个方向,青龙山环抱下的“全国文明村”龙尚村,为乡村游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
展出黄瓜、辣椒、彩色番茄等太空种子,尝鲜科技生态培育出的养生野菜,探秘村上非遗传承人的根雕技艺……有看、有吃、有玩,一年一度的“龙响节”,为龙尚村的农业打上了时尚符号。契合劳动节主题,该村邀请青少年加入“小龙人”队伍,参与田间劳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感受现代乡村的魅力。
从优化农耕种植产业,实施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建设,到发力农文体旅、乡邻文化、乡居康养,曾经的“欠发达村”,摇身一变成了南京东部生态涵养、康养示范、和美宜居的“明星村”。目前,该村集聚农耕体验、教育研学、康养休闲、住宿餐饮等乡村产业业态共69家,“龙尚漫谷”IP家喻户晓,旅游消费红红火火。“五一”期间,龙尚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60万元。
家在青山绿水间的龙尚人也享受到乡村游带来的“金山银山”。欧阳安军把自建房改造成民宿,共12间客房,小长假入住率都在90%以上。他还雇了9个邻居来帮忙,每人每年在家门口也能挣上六七万元。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告别城市,“乡”约有风的地方。
作为江宁区重要文旅板块,近年来汤山立足区位优势、生态资源,进一步筑牢农业基础、挖掘文化内涵、把握体育机遇、做强旅游核心,不断推动农文体旅协同融合、提质增效。今年是汤山“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街、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关键之年。汤山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挖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持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流量”变“留量”,让“人气”变“财气”,让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2024年5月13日《新华日报》记者 周敏 通讯员 郭明峰)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