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爱情湾湾 幸福满满

——农文旅融合中的湖北郧西刘家湾村发展观察

2024-05-10 16:13:17 来源:秦楚网 -标准+

绿水青山环绕的刘家湾村

唱歌、烧烤、做游戏……5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的大草坪上,来自县城的一家餐饮公司20多名员工正在开展团建活动。

从郧西县城出发,沿着天河驱车15分钟,便可抵达被称为“爱情湾湾”的刘家湾村。

2018年之前,刘家湾村一直默默无闻。然而,几年之后,该村从天河流域沿线的30个村庄中脱颖而出,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文人墨客栖居地、聚会团建首选地。2023年,刘家湾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个规划,让小山村搭上发展快车

2015年,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飞上任后,胸怀满腔热情,想干出一番事业。村里矛盾纠纷较多,当完成“户户走到”后,他意识到,发展是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

2017年,郧西县聘请农道(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作为设计单位,将天河流域沿线30个村庄纳入整体规划,以天河为纽带,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天河水乡·百里画廊”。此时,杨飞敏锐地察觉到,刘家湾村发展的机会来了。

传说刘家湾村是织女嬉水的地方,化身老牛的金牛星,将牛郎引到河边与织女相逢,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在凡间开始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并生育一对儿女。这一美丽传说,在刘家湾村人尽皆知。

为了发展,杨飞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开会商议,并形成一致意见:“我们村有山有水,有美丽传说,有独特优势,一定要抓住县里打造‘天河水乡·百里画廊’的机遇。”

经过多方争取,设计单位同意单独给刘家湾村制定村级规划,并把该村定位为“爱情湾湾”,赋予其新的内涵。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规划思路,刘家湾村在人居环境提升上,明确“改造村容村貌、改造民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公共空间、提升室内环境”五项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制定“成立合作社,盘活集体资产,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原种农业、有机农业,发展以家庭为主体的乡宿、作坊”五项重点举措。

打开刘家湾村规划书,杨飞指着第190页的村庄管网工程走线图高兴地对记者说:“你看这里面画的污水收集管网,我们依托规划争取项目,实现了早规划、早建设、早受益。”

一次改造,让乡愁地变成网红景区

刘家湾村原本与天河沿线其他村的资源禀赋差不多,是城里人的乡愁地。但仅靠“乡愁”二字,刘家湾村还不足以脱颖而出。

俯瞰刘家湾,天河在此拐了一个大弯,地形地貌加上美丽传说,不仅坐实这个“爱情湾湾”,而且也让村委会在谋划发展上有了侧重。

该村聚焦爱情主题,把村内可用山林土地划分为乡村爱情区、碧莲池度假区、花海风情区、浪漫森林体验区等,根据功能布局休闲、研学、民宿、娱乐、文化艺术、生态美食等业态场景。

荒地变草坪。村里一块25亩的撂荒地,变更土地性质改造后,成为老少皆宜的草坪广场。草坪交由市场主体经营,游客可在草坪上烧烤、唱歌、做游戏,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租赁服务。“到了周末、节假日,草坪上的星空房一晚住宿费用最高达198元。”草坪经营者王利介绍说。

民居变民宿。刘家湾村先后改造房屋185户,创新探索“一宅两用”经营模式,鼓励农户开办民宿、农家乐、家庭作坊,建立“农户资产、集体资产打包入股,运营机构返利分红再投入”的运营模式,让农户、企业、村集体都有收入。“郎哥民宿、秋夕山庄、天河人家等一批民宿已经投入使用,这些民宿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杨飞介绍。

产品变商品。“我们村变成景区后,红薯、玉米、春笋、樱桃、香菇等农产品成为受游客青睐的商品。”村民彭华丽说。村委会因势利导,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沟域经济和订单经济,发展小水果产业500亩、菊花产业180亩,建设电商直播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实训基地,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乡村旅游火了,村民腰包鼓了。如今,刘家湾村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景区。

一场变革,让“微治理”成为全国示范

当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之后,刘家湾村委会的工作逐渐从重管理向微治理转变。“我们大力践行‘枫桥经验’,落实‘有地方说事、有制度理事、有人来管事、有办法了事’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杨飞说。

“各位老乡,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借钱的时候一定要打欠条,这对借钱的人能产生一种法律约束力,可以减少赖账的概率……”去年10月,“荆楚政法基层行”宣传调研团来到刘家湾村,在村民议事亭旁,驻村律师钟雅娟用方言为20多名村民举办普法讲座。像这样的普法活动,已经成为刘家湾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新时代,治理面临新任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刘家湾村特别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为了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该村建立五级治理组织网络,探索“党员联户、网格服务”机制,新建生态旅游公厕2座,拆除或改造旱厕210座、猪圈32个、违章建筑1450平方米,建设排污管网3200米、人工湿地3处,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全覆盖。

在环境整治、道路建设、房屋改造过程中,村里建立投工投劳机制,引导村民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等方式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实现了“自己的事自己办”“花小钱办实事”。在共同缔造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刘家湾村探索建立“共享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包含共享菜地、共享猪圈、共享手工角等,全村居民定期不定期参与互助劳作,劳动成果作为孝老爱亲物资,供全村老人享用。

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刘家湾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走上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良性发展轨道,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4年5月10日 秦楚网 记者 姜琨 特约记者 邹景根 通讯员 孟莹)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