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聚焦特色产业,以片区党建联建为框架,依托全市212家共富工坊,培育组建了由50支共759名干部、乡贤、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行业协会(包括网络主播)等组成的“帮农客”团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有力助手。
依托共富工坊 延长助农产业链
步入位于5A级景区的临海紫阳街共富工坊直营店,海苔饼、涌泉蜜橘、羊岩勾青茶等100多种经过精挑细选的本地农特产品,整齐排列在货架上,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购买。
“忘不了·共富工坊”推出的桔柚汁,一直是店里的明星产品,销量火爆,同时也实现了桔子从“卖一季”到“卖一年”的转变。这款“出圈”产品的研发离不开当地“帮农客”团队,从创意到品牌、销售、推广各链条,都有他们的贡献。
为了适应发展变化,共富工坊已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型走向多元,而“帮农客”团队就是在推动工坊迭代升级过程中,蹚出的新路。由村社干部、农创客等组成的帮农小分队,为共富工坊提供了从前端平台创建到末端销售“出圈”的全链式服务。
在临海,“帮农客”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与农民如影随形。乡贤王必光打通销售渠道,汇溪镇的高山鸭蛋摆上了商超货架;大田街道方家弄村党支部书记高英川成立全市首家垂面共富工坊,垂面价格从每公斤7元涨至18元;“帮农客”一体化交易平台的上线,以及供销社系统“供富大篷车”物流专线的开通,助推全市农产品销售额超1200万元。
广纳各方人才 拓宽帮农“朋友圈”
临海启动了“帮农客”倍增计划,在市级和19个镇(街道)发掘一批扎根基层、掌握民情、熟悉行情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同步邀请13个部门的专业干部一起加入助农“朋友圈”。由此,50支由759名党员干部人才组成的“帮农客”队伍,纵向贯通市域到村社,横向涵盖金融、法律、产业等方方面面,支撑起资金、资源、平台、技术等全要素服务体系。
临海市着手搭建新阵地,打造“县级培训基地+镇街服务中心+村企培训点”三级技能培训平台,并根据六类工坊的产业特色,建技能提升师资库,探索工学交替、导师进坊、入企研修模块化培养形式。截至目前,临海共培育技能型人才1500余人,其中低收入群体有116人,累计带动全产业链增收超5亿元。
线下有实体店,线上有电商平台。临海市先后建成了5家“兴农联播”直播中心,孵化19支“帮农客直播团队”,为农民共享电商直播红利提供支持。
整合优势资源 组团探索共富路
随着“帮农客”下沉扎根,乡村产业发展“进度条”持续刷新。临海各镇街主动作为,抱团发展,组成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以产业为核心,统筹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优化乡村资源,挖掘发展机遇。临海东部片区陆续开展西蓝花技术研讨会、考察学习渔船综合治理经验等活动;西部片区推出了“帮农客”赶市活动,定点收集民意、定向推广服务,受益群众逾400人次;北部片区红色师傅团走村入坊,推动形成“人人有技能,家家有收入”的全域共富新气象……
在临海市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里,一块小小豆腐特色十足。在“帮农客”团队帮助下,豆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品牌化水平提升明显。在杭州等大城市,只要产品挂上“白水洋豆腐”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消费者就愿意用更高价格买单,形成了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
(2024年4月29日《中国劳动保障报》王俊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