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加大教育帮扶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之一。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幼儿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力量,在农村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农村幼儿教师陷入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前景不明等困境,进而造成离职率较高、职业倦怠加重、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立足教育帮扶视野积极探索农村幼儿师资补充路径,从政策体系、培训制度、教育情怀等内外部因素着手,内外联动激发农村幼儿教师的主动性,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发挥指导性作用
教育帮扶是实现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开展的主体力量,在解决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帮扶视野下,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明确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与发展方向,为农村幼儿教育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回顾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实际可以发现,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幼儿教育的受重视程度稍显不足。且由于制度缺失,幼儿教师有时处于边缘化地位,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村幼儿教师寻求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路径。对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与发展方向,为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奠定基本前提。
整体设计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作为教育帮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发展的现实载体。对此,地方政府必须从法律层面不断提升当地农村幼儿教育的地位,颁布相关地方性工作规定和管理条例,真正将农村幼儿教育放置于当地工作规划中,提升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教育、财政等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提升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水平,由此逐步缩小与城市幼儿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鼓励更多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坚守一线岗位。
科学规划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补充途径。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为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紧缺现状,我国已出台“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等制度。在此基础上,立足教育帮扶视野,还需充分考虑不同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后续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名额、完善教师准入制度等,逐步构建满足农村实际需求的幼儿教师发展制度。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满足个性化需求
农村幼儿教师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切入口,但目前农村幼儿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正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结合教育客观要求与农村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制度,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可通过精准化培训来实现。城乡之间客观存在的教育差距,使得农村幼儿教师在发展中往往只能被动地跟随城市幼儿教师的培训节奏,不仅难以充分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而且容易陷入“有劲无处使”的尴尬境地。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活动应切实考虑农村教育的客观条件与现实需求,切忌盲目效仿城市操作。
以县级教育培训部门为引导。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统一协调所辖范围内的农村幼儿师资,在组织培训之前深入各个乡村充分调研,切实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真实培训需求,从而科学精准地制订培训方案,最大程度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以精准园本培训为主体。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应实现常态化发展,园本培训是重要的补充之一。对此,农村幼儿园应紧紧抓住教育帮扶的发展契机完善园本培训制度,以幼儿园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实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帮助教师明确自身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推动园内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同时,以农村幼儿园为单位,加强园际交流,鼓励农村幼儿教师前往不同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从而促进优质幼儿师资培训资源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农村地区所属的各级政府应构建上下联动机制,引导县级幼儿教师培训基地与高等院校开展帮扶合作项目,为农村幼儿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提供发展平台。
培养教师教育情怀 激发成长动力
农村幼儿教育常面临师资短缺问题,原因之一是幼儿教师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前景信心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的同时,应从主观层面激发农村幼儿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
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及幼儿园应通过建立奖励制度等方式,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自我效能感能有效促进幼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再将自身视为被动适应农村教育的个体,进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充足的信心、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切实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农村幼儿教师扎根乡村环境与一线教学中,究其根本靠的是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对农村发展的关切。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乡土情怀,增强他们从事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具体来说,农村幼儿园可与当地政府合作,鼓励幼儿教师走出校园、融入农村,厚植幼儿教师乡土情怀,从而降低农村幼儿教师的离职率。
【作者 严佳晨 系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3年)基金项目 教育扶贫视野下创新农村幼儿教师补充机制的研究(23JY24)的研究成果。】
(2024年4月3日《江西日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