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游客因停车纠纷被围殴 安徽泾县妥善应对扭转舆论

2025-07-16 16:14:56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标准+

舆情综述

6月6日14时许,江苏交通广播网报道称,江苏男子蔡某向媒体反映称,其在端午假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镇景区旅游期间,因拒绝某餐馆“必须就餐方可停车”的要求与店家发生口角并遭多人围殴,其4岁女儿目睹受惊哭喊。同时,蔡某被围殴的现场视频曝光。当日17时许,齐鲁晚报网、热度新闻跟进报道称,事发当日,泾县当地警方已对此事调解处理,打人者的家属出面道歉,赔偿被打游客500元,当事人向媒体表示希望泾县文旅部门对该店进行处罚。对此,泾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双方当天已和解,已将情况反馈给领导。网民不满情绪严重,一方面认为餐厅前停车位为公用,商家无权强制游客消费,另一方面质疑警方“和稀泥”“拉偏架”,呼吁严惩打人者。

2025年6月1日安徽泾县停车纠纷冲突现场

6月7日0时许,泾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工作专班进行全面调查,向游客蔡某及其家人致歉。但舆论怒火并未完全平息,不少网民表示不能仅让文旅部门“背锅”,当地公安机关应深入调查、严肃问责。据微信公众号“泾县人民政府发布”7日晚消息,泾县召开全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聚焦短板弱项,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等。

安徽泾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停车纠纷事件的情况通报

6月8日14时许,泾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还原事件来龙去脉,跟进处置情况及追责情况,4名打人者赔偿被打游客9000元,其中3人因寻衅滋事被行拘,1人情节较轻,不予处罚。5名公职人员被追责,其中,此前作出“打人者赔礼道歉并支付500元误工费”调处意见的民警被免职。通报一定程度上扭转负面舆论风向,部分网民为泾县官方及时纠错点赞,也有不少网民不满当地“按闹办事”的原则。央视网、潮新闻、极目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推出文章,认为该事件在执法不规范的背后,暴露出基层治理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捂盖子”思维,要想提升文旅竞争力,得有“以礼待客的常量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应拖后腿。截至6月12日12时,相关信息约13万条,其中媒体报道2278篇,客户端文章10.7万篇,微博1万条,视频超8千条。

安徽泾县联合调查组对停车纠纷事件的情况通报

舆情点评

舆情发酵初期,现场视频通过媒体释出,游客被多人围殴的画面及女童撕心裂肺的哭喊挑动公众愤怒情绪,背后餐馆将公共停车位与消费强制捆绑这一停车痛点也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舆情在短时间内便迅速扩散。而警方最初的调处结果显然未能满足公众对“惩恶扬善”的期待,进一步刺激舆情升级。

在舆情热度持续走高,并已波及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情况下,泾县文旅部门在舆情曝出10小时后作出首次通报,表态已成立工作专班并展开严查,一定程度上缓解舆论场负面情绪。舆情曝光次日,当地召开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会议,再度传递出直面问题、举一反三的决心。最终,在舆情曝光后2日内,泾县联合调查组作出详细通报,重新处理了责任民警,还对多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从实体工作上看,当地不回避、不护短的雷霆处置得到认可。从舆情处置上看,泾县“快速回应+提级处置+动态通报”一系列严丝合缝的操作展现出较高的舆情素养,有效引导舆情回落。

近年来,县域旅游火爆发展,但背后也隐藏着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足、执法和旅游市场管理混乱等问题,容易酿成舆情,不止文旅部门,执法机关也面临考验。泾县此次舆情提示各执法单位,在面对涉旅游纠纷时,需提高舆情敏感度,在基于事实基础上依法公正处置,若一味追求“息事宁人”“结案率”而“和稀泥”执法,最终带来的是公正与法治的缺失,也必将累及地方政府形象。

舆情分析师 靳雪林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