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张家界溶洞污染事件引关注 官方积极处置降温舆情

2025-07-08 10:12:10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标准+

舆情综述

自今年3月起,“渔猎齐哥”“小符哥哥”等多位抖音博主连续发布视频,曝光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多个溶洞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视频显示,溶洞中的垃圾堆砌有七八层楼高,多处钟乳石被污水染黑,生活垃圾与畜禽粪水混合在一起,有些包装甚至能看到十年前的产期标志。据周边村民反映,附近水源长期以来水质不稳定,有时流出锈水状液体,污染源头可能来自开设在溶洞周边的养殖场。爆料内容逐渐引发网民关注,质疑当地环保部门失职渎职声音高涨。

5月22日,“慈利发布”发文称,近期发现长潭河电站大坝上游出现大面积浑浊污水,初步排查是从杨家坡溶洞溢流至溇水所致,执法人员正在排查周边区域环境违法行为。5月25日,“慈利发布”通报工作进展,称已经对多家养殖场指导立行立改,同时对涉嫌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员同步启动责任倒查。5月28日,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他们很早就接到了对溶洞排污事件的投诉,从4月中旬开始一直在进行调查处理,最新调查进展将及时通报。5月29日,慈利县再次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地生态环境局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3家养殖户立案调查。经水质监测,慈利县溇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进入6月,当地舆情处置进一步提速。6月4日,“慈利发布”通报了杨家坡溶洞、大田坑天坑污染整治情况。6月7日,博主“小符哥哥”曝光慈利县龙潭河镇竹峪村村支书卢某富在微信群中声称“谁到村里天坑拍照就打,都是坏家伙”,并扬言“出事我负责”。6月8日,龙潭河镇政府通报对卢某富停职检查,“@央视新闻”跟进报道称,截至6月6日,溶洞已清理出垃圾51吨,涉嫌环境违法问题立案14起, 4名责任人被停职检查,慈利县检察院对涉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公益诉讼立案。6月9日,“慈利发布”再发通报更新多个养殖场涉嫌环境违法案件办理情况。对于此次事件,光明网、《工人日报》等媒体评论称,推进环境保护不能光靠舆情,但凡对相关线索和信息敏感一些、刨根问底一些,问题也不会拖延至今才被发现,相关责任追究不能省略。截至6月12 日12时,相关信息共3.5万余条,#官方回应张家界一溶洞被堆满垃圾#”等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亿。

舆情点评

在中央三令五申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此次的溶洞污染事件一经曝光即引发舆论震动。随着真相被层层揭开,舆论逐渐认识到,此事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群众饮用水安全,更是一起环保执法部门涉嫌日常监管失职的法治事件。网民惋惜、愤怒、担忧等情绪集中喷发,对当地政府形成倒逼压力。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张家界生态环境局、慈利县人民政府等多个主管部门表现出重视舆情的态度。实体工作方面,当地政府积极推进垃圾清理、水质监测、污染源倒查追责等工作,阻断污染事态持续恶化。舆论引导方面,当地以“慈利发布”为官方信息出口,多次发布通报动态回应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让通报内容具有延续性和完整性。镇政府还对“村支书不当发言”这一突发事件严肃问责,传达出直面问题,不遮掩、不袒护的态度。整体来看,虽然官方介入处置较晚,但还是通过积极的处置和有序的信息通报缓和了舆情。不过需要关注的是,清理溶洞的过程较为艰难且时间周期长,不少自媒体博主仍旧在持续跟进,后期可能因为工作落实有偏差或者诉讼案件出现进展等问题引发新的舆情,有关部门还需保持舆情意识,有条不紊地推进污染溶洞摸排、环境修复等工作,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避免舆情复燃。

阅读全文可订阅

《政法舆情》电子产品

详情咨询:010-84772595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分析师:任静

编辑:彭晓月

新媒体编辑:刘思源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