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超过退休年龄后仍在工作的人日益增多。据最高法工作报告披露,我国超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每年约有5万件此类劳动争议诉至法院。近年来,超龄劳动者遭遇讨薪难、维权难等事件屡被曝光。舆论指出,现行劳动立法对超龄劳动者存在法律身份模糊、权益保障缺位等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制度支持,将“银发族”合法权益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
舆论指出,超龄劳动者通常难以获得法律保护,导致实践中权益保障缺失。
一方面,超龄劳动者法律身份模糊,游离于法律保护之外。《工人日报》文章称,我国现行劳动立法明确,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即此情况下的超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保护。而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再就业人员是否属于劳动关系,能否适用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汤闳淼也表示,达到退休年龄或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将丧失劳动者资格,被排除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外。
另一方面,超龄劳动者维权渠道较窄,权益保障尚不健全。《人民法院报》文章称,超龄劳动者不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者”,无法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程序进行维权,用人单位也不签合同,超龄就业人员败诉风险较高。《工人日报》文章称,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大量超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无法确认劳动关系,劳动法中的最低工资、最高工时、休息休假、加班费、工伤保险等制度就难以适用于超龄劳动者。因此,超龄劳动者在职业伤害损害赔偿、休息权、劳动报酬权等基本劳动权益方面普遍存在法律保障缺失问题。
业界建议,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支持,更好保障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现有法律,将超龄劳动者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表示,可在基本劳动标准法的立法过程中,为超龄劳动者等群体进行特别规定,让他们享受必要的劳动法律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玉认为,应通过修改法律,打破劳动关系主体适格的限制,扩大适用范围。未来在劳动法典的编纂过程中,或将考虑把超龄劳动者纳入进来,建构出适合相应群体的劳动关系形态。朱华荣、陈玮等全国人大代表也建议,将“银发打工人”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
二是修改配套制度,加强超龄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中工网文章称,当前,浙江、广东等地探索推动工伤保险“扩容”,为超龄劳动者打通了办理工伤保险的通道。这些探索实践取得了不错效果,积累了有益经验。未来应在这些实践探索基础上,适时推动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将一些成熟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明确超龄劳动者参保工伤保险的条件、范围、程序以及用人单位的保费缴纳义务,促进用人单位严格履行工伤保障义务,有助于减少劳动争议,给“银发族”吃下“定心丸”。
参考链接:
聚焦职场“银发族”:超龄劳动如何避免脱离劳动保护圈
https://m.gmw.cn/baijia/2022-10/14/36086910.html
超龄职工维权难,如何保障超龄职工劳动权益?专家这样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233167445307309&wfr=spider&for=pc
“银发打工人”不属于劳动者?代表建议:健全法律制度,让超龄劳动者劳有所保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89693.html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合理路径选择
https://www.workercn.cn/papers/grrb/2022/12/12/7/news-2.html
切实保障“银发族”的劳动权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573531139332704&wfr=spider&for=pc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策划统筹:付萌
分析师:耿梦然
新媒体编辑:李静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