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法舆观察】完善立法、精准司法遏制竞业限制滥用趋势

2024-05-24 14:50:51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标准+

近年来竞业限制已成为互联网大厂的标配,甚至有蔓延至新能源等其他行业的趋势,围绕竞业限制的诉讼案例也日渐高发。舆论建议,从立法、司法层面调整完善竞业限制制度,在保护商业秘密与保障劳动者权益之间取得平衡。

舆论指出,我国竞业限制协议存在扩大化乃至滥用趋势。

竞业限制起源于公司法中的董事、经理竞业禁止制度,其通过限制劳动者离职后的自由择业权来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经济观察报》发文称,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竞业禁止的适用范围在中国已被过度泛化。不仅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被纳入其中,刚毕业的基层员工也受到了此类协议的约束,显然与竞业协议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中国劳动保障报》文章称,竞业协议被滥用,不仅表现在适用主体泛化,还体现在违约金的不合理设定,有的企业通过设定天价违约金来威慑劳动者。此外,经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近年来国内竞业限制纠纷案数量逐年上升,2011年仅2例,2016年为132例,2021年上升至249例。

业界认为,竞业限制纠纷激增凸显了我国法律的滞后性。

一是现行立法内容简略。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熊晖表示,目前我国关于竞业限制的规则较少,劳动合同法中只有第23条、24条涉及相关原则性条款,对于竞业限制的范围规定比较模糊,且缺乏具体操作细节。二是地方立法标准不一。上海市行政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欣欣称,各地针对竞业限制协议效力问题出台了不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导致全国范围内裁判标准混乱,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频出。

舆论建议,从立法、司法层面调整完善竞业限制制度。

立法层面,细化完善竞业限制适用条件。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建议,根据目前关于竞业协议争议案件及协议落地角度的情况,国家可以制定更为清晰、规范、合理的法律法规,对竞业协议的限制范围、时限、适用岗位和人员、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司法层面,对竞业协议进行合理性审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认为,为防止竞业限制扩大化,裁判机关应引入对保密义务协议的合理性审查,严格审查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是否充分、具体协议中劳动者竞业是否必要等。《经济观察报》文章也建议,司法机关在裁决时应综合考虑竞业限制的实际合理性,避免简单依据企业经营范围判断竞争关系,更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参考链接:

谨防竞业协议被滥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656607209454636&wfr=spider&for=pc

法治面|警惕竞业限制被滥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121649675177442&wfr=spider&for=pc

记者调查企业滥用竞业协议问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749794785669748&wfr=spider&for=pc

竞业限制纠纷案件增多,法学工作者:立法尚存不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395781923885300&wfr=spider&for=pc

竞业限制:取消还是调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996218392856482&wfr=spider&for=pc

李欣欣|劳动者离职竞业限制协议效力问题研究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5540568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策划统筹:付萌 

分析师:耿梦然

新媒体编辑:李静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