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十所高校专家学者聚首京城为社区矫正立法把脉

2019-08-01 13:19:16 来源:法制网 作者: -标准+

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7月13日,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与亚欧雍文律师事务所在京联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专家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绍彦、冯锐、王雪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顺安、刘邦惠、研究员姜斌祥,西南政法学院教授王利荣,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研究员戴艳玲,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荆、讲师王辉,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路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金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刘东根,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苏明月,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但未丽,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孔祥鑫,安徽省检察院副处长王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讲师唐彦等

开幕式上,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张荆代表主办方致辞,亚欧雍文律师事务所黄文涛主任律师代表协办方致辞。张荆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与会专家学者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从2003年全国试点社区矫正开始便跟踪调研,具有丰厚的研究积累,大家一直呼吁的社区矫正法,最近已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即将呼之欲出,希望大家本着“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精神,畅所欲言地对《草案》提出修改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逐条研讨,达成六点共识:

一、这次《草案》与2016年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定性更加准确,责权利更加明确,体系更加开放,为社区矫正的科学立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应停止对“社区矫正人员”还是“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是否为刑罚执行活动等这样的概念性的、无休止的争论,应以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为出发点,构建社区矫正的大司法体系。

三、在组织结构上建议取消会造成机构臃肿的“社区矫正委员会”,做实区县一级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集中优秀人才,组建具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知识背景的矫正官队伍,尽快完成专业化、信息化、机动性的队伍建设,并逐渐使矫正官具有检察官、法官一样的地位及较高的入职标准和业务素质。确定矫正官在矫正活动中享有一定的强制权。

四、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区矫正对象发生的各种治安和安全问题,可一律由公安机关负责查找追踪、追逃、追捕、拘留、人员押解等工作。

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社会性管理服务,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适应社会生活,遵守国家法律方面的重要作用。司法行政机构可授予民间热心人士“荣誉矫正辅导员”称号,委以重任。国家应鼓励民间成立矫正志愿者协会、企业家协会等助力社区矫正,并给予相应精神奖励、经济补偿和税收优惠。

六、《草案》设立未成年人专章具有重要意义,但应具体规定区别于成年人矫正的制度体系与矫正方法,同时依法扩大矫正范围,使社区矫正发挥出“社会防卫”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之双重功效。


(全文见附件)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关于社区矫正法草案专家研讨会实录.docx


法制网讯 见习记者 彭晓月


编辑:刘音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