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何永利 杨潇
“绝不能让政府文件违法!”在贵州省司法厅备案审查处办公室,这句伴随《贵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实施而提出的誓言,如今已成为全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深刻共识。
《规定》自2023年4月正式施行两年来,这道扎紧在“红头文件”源头的法治“紧箍咒”,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成为守护群众权益的重要屏障。
行政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的合法与否,直接关乎政府公信力、市场活力和百姓切身利益。过去,“文件带病上会”“有件不备”“清理不及时”等问题曾困扰基层治理。“为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文件出台,必须从源头严控风险,给文件做做‘体检’。”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
《规定》实施伊始,“未经合法性审核不上会”的铁律便牢牢确立。凡未经审核或未充分采纳审核意见的送审稿,一律不得列入省政府常务会议议题。这道省级禁令及其推广经验,堵住了关键漏洞。两年来,全省司法行政部门严格审查上千份文件,守住省级文件“零违法”底线。此间,审查绝非走过场,面对涉及41个省直部门、996项行政许可事项,工作人员查阅近3000件权责依据,提出66条意见,逐项核对1800多页法律文本,深挖“禁止下放”条款,形成180多条建议。如今,“指出问题-阐明理由-提出建议”的三步审核已成标准流程。
文件“上岗”,严管紧随。备案审查坚持“有件必审、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仅2024年,就对报备的275件市州和部门文件提出39条审查意见,相关文件均按要求修改、废止或宣布失效,杜绝“带病实施”。同时,常态化清理机制高效运转,2024年全省清理文件4220份,修改、废止、宣布失效246件,让“僵尸文件”“过期政策”无处藏身。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还首次将省委全会的重要改革文件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审查不仅要确保合法,更要共同研究‘怎么才行’,让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符合省情。”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彰显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决心。审查也饱含民生温度,在审查重特大疾病医保救助意见时,在合法性框架内积极支持将国家未强制要求的城乡贫困群众同步纳入救助范围。“既要法治底线,也要政策温度,让好政策精准惠及最需要群体。”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规定》实施两年来,全省共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4267件,提出审核意见740余条;备案审查1688件,依法纠正67件;仅2024年清理文件4220份。
“《规定》的严格执行,标志着贵州规范‘红头文件’管理迈出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一步。”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每一份‘红头文件’经得起法律和人民检验,成为推动发展、保障权益、促进善治的“硬支撑”。
从文件起草到废止,《规定》全程戴上法治“紧箍咒”。这道扎紧源头的法治“篱笆”,有效预防了行政决策“任性”,塑造着规则明晰、预期稳定的营商环境,守护千家万户权益。两年实践充分证明,为“红头文件”立规矩、守规矩,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筑牢法治政府根基的坚实保障,为贵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