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张强丰
近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海坪千户彝寨迎来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海坪火把广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同胞欢聚一堂,共赴这场点燃激情与祝福的民族盛会。
精准布防 为六万人潮架设“安全阀”
火把节单日人流量达6万余人次,人流、火源、交通构成最大考验。因水兴高速、G246国道施工,这条绕行通道已是超负荷运转,野玉海路口车流一度低于10公里每小时。
“各梯队注意,启动潮汐分流!”指令下达后,359名交警闻令而动,迅速投入战斗。在海坪彝族小镇东广场,交警赵泽文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传出:“旅游大巴靠左!自驾车辆请向前行驶!”在他身后,临时开辟的半幅路面已有序停满车辆,间隙仅容一人通行。
为最大限度满足停车需求,水城区交警大队与景区密切协作,科学划分出8个停车区域、3000余个停车位,并对部分路段采取半幅停车措施,共计满足1万5千余辆车停放。2000个锥形桶、30余公里警戒线筑成一道道无形的导流墙。“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确保游客‘进得来、停得下、出得去’,拥有一个安全、舒心的完美体验。”赵泽文的话语铿锵有力,道出了全体执勤交警的心声。
精锐尽出 360度的全方位守护
“苏木地为哦,角波各拉索……”上午10时,一首悠扬的彝族敬酒歌正式拉开了海坪彝族火把节的序幕。然而,六盘水公安民警辅警的守护,早已在晨曦微露时悄然展开。
开幕式当天,各警种高效联动,与消防、应急等部门紧密协作,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安保联合体。指挥部精心规划、精准施策,实施分组分区域管理,对活动现场及周边展开全方位、动态化治安巡防,确保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特警力量枕戈待旦,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确保能雷霆出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以火把广场为核心,外围设置了14个安保责任区;联合武警组建的7个应急处置组随时待命;交通保畅组、案件办理组高效运转……现场总计投入安保力量1300余人。科技赋能安保,指挥部大屏上,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热力图清晰显示着人流动态。下午两点半前,15只训练有素的警犬,已完成对东广场、西广场、彝族风情街、九重宫殿及火把广场等重点区域的搜排爆工作,不放过任何安全死角。
零点守护 火光中的“隐形”战线
晚8时整,“2025贵州野玉海·海坪彝族火把季”开幕式正式开始。热力图上,橙红色的“人流漩涡”在祭火台周围翻涌。安保组果断决策,立即调派第三梯队94名警力,精准“楔入”人流最密集的核心区域。
晚上10时,九堆环形篝火被同时点燃,数千支火把刹那间将夜空映照得通红炽烈。人潮随着彝族达体舞的奔放节奏热情涌动、跳跃。此刻,彝族民警王伟旭正带领巡逻小组在人流中穿梭,目光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死角。“篝火舞动时,必须保证游客处于火星喷射半径之外,我们民警组成的这道‘隔离带’,就是守护生命的安全线!”篝火管控组组长崔恒的话语掷地有声。
今年是王伟旭参加火把节安保的第四年,身份已从节日的参与者转变为坚定的守护者。“身为彝家儿女,能守护自己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内心充满归属与自豪。我们将全力以赴,保障每一位游客的安全体验,兹莫格尼(吉祥如意)!”火光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彝族同胞的笑脸,也映照着执勤民警肩章上熠熠生辉的警徽。当最后一点火星融入夜色,数万余名游客带着节日的欢乐与感动,在公安民警辅警的守护下平安有序离场。六盘水公安用专业、汗水与温情,在火热的火把节现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平安防线,让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更加璀璨、安宁的光彩。
活动现场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