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现在点外卖,看到餐盒上贴着整齐的封签,心里更踏实了。”近期,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不少消费者发现,外卖餐品的包装上多了一层“安全锁”。那道整齐的封签,不仅是防止配送污染的“物理屏障”,更藏着三都县检察院守护民生的温度,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牢防线。
据悉,不久前,检察官们在开展公益诉讼线索排查中发现,部分外卖餐品包装松散,有的甚至没有封口,配送过程中存在污染风险……
“外卖是很多人的日常饮食选择,安全底线绝不能松。”针对外卖配送环节存在的食品污染风险,办案团队经过全面排查全县外卖入网餐饮户223户后,发现“外卖包装封口监管缺失”问题。随即,开展相关工作,市监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约谈外卖平台,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检查入网商家177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11条,并当场责令改正,现已全部整改完毕。
为推动溯源治理,市监部门牵头联合外卖平台制定了相关工作机制,构建起“平台+商家+监管部门”三方联动机制。外卖平台实时共享商家封签领取、使用数据,监管部门将检查结果反馈平台,对违法线索双向移送、处罚信息闭环共享,形成“信息互通、问题共治”的监管合力。同时,多个平台投入10万张通用封签免费发放,并组织113名外卖骑手开展5次专项培训,把“核对封签完整性”列为取餐前的必做项。
如今,“订外卖、看封签”成为当地群众的新消费共识。为做好食品安全的“后半篇文章”,三都县检察院将“跟进监督”持续发力,与市监部门共同完善长效机制,定期抽查封签使用情况,推动“明厨亮灶”监控与封签使用数据对接,让食品从加工到送达的每一环都可追溯,确保外卖食品“封”得住安全、“递”得出放心。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