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黔南中院审监一庭 守好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闸门”

2025-07-16 15:23:0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在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个团队:她们年均审理上千件刑罚执行变更及再审案件,用万件案件的磨砺诠释“终审终局”理念;她们既是“铁面无私”的裁判者,也是“柔情调解”的解纷人,让多起疑难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她们创新减刑假释审理机制,将司法公正延伸至刑罚执行全过程……这就是黔南中院审判监督一庭(下称“审监一庭”),一个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的集体,她们始终坚守在审判监督一线,守好严格公正司法的“最后一道闸门”。

树立“终审终局”理念提质效

“裁判不仅是决断,更是平衡利益与细节的艺术。”这是审监一庭庭长罗莎笔记本首页的话,也是整个团队的工作准则。这支由3名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组成的队伍(其中女性5人),平均年龄虽不高,却凭着“责任清单”机制实现高效协作——细化每个案件从承办人到书记员的职责,让法官专注疑难问题,团队年均受理减刑假释及再审案件超千件,仍能保持“零差错”纪录。

审监案件多为刑事、民事、行政领域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对法官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必须‘通’学各类案件裁判规则,不放过任何细节。”罗莎说。为此,团队坚持“当改则改、慎重发回、依法纠错”,从文书送达至裁判文书制作,全程严把质量关;对建工、民间借贷等专业领域案件,还邀请专家参与研讨,确保“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统一。

2024年,该庭1个减刑案例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3个案例入选全州精品案例,用“精品案”“铁案”诠释了“精审监”的追求。

追求“案结事了”的终极目标

“感谢法院、感谢法官,让我们的公司获得了新生。”日前,黔南中院审监一庭收到外省当事人寄来的感谢信与锦旗,源于该庭成功调解一起跨省企业采矿权转让合同纠纷再审案。

该案中,因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双方陷入“转让方拒办审批、受让方拒付费用”的僵局,企业经营濒临停滞。案件受理后,审监法官梳理案情、分析诉求,多次组织协调并释法说理,促使双方和解。最终,双方达成将采矿权转让第三方的共赢方案,案件以双方撤回本诉与反诉结案,企业得以“破局重生”。

司法审判的基本目的就是定分止争,调解理念也是审监一庭一直所坚持的。

“再审案件当事人往往积怨较深,更需要耐心调解。”法官缪伟说。团队坚持“庭前、开庭、庭后”全流程调解,2024年以来,通过调解化解多起陈年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多年深耕“减刑、假释”

“假释是对你们悔过自新的认可,更是社会的包容。”2025年4月,审监一庭法官走进都匀监狱,公开审理12起假释案件并当庭宣判,这是该庭推进减刑假释实质化审理的生动实践。

作为刑罚执行变更的重要环节,审监一庭近年来构建起完善的减刑假释实质化审理体系:2020年以来出台多项规定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庭审功能,让人民陪审员全程参与;推动案件线上流转,实现“全程留痕”。

审监一庭2024年办理的杨某涉生态环境假释案颇具代表性。法官审查发现杨某未履行补植复绿义务,经协调,杨某主动缴纳相关费用,最终获释。该案入选省法院典型案例,彰显了“既激励改造,又维护社会公益”的司法导向。

此外,审监一庭的法官们还将事后的、被动的监督状况扩展到既有事前的预防,又有过程的监督,还有事后的纠正。她们走进黔南辖区监狱,和管教干警交流服刑人员减刑、假释案件的裁判尺度以及教育、挽救服刑人员的方法和途径,听取服刑人员的心声,为他们宣讲法律知识。

从再审案件的“精细纠错”到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从减刑假释的“规范创新”到司法理念的“知行合一”,黔南中院审监一庭以万件案件的磨砺,诠释着审判监督的使命——守好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闸门”,让每一个案件都成为彰显公平正义的生动注脚。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