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李宇
贵州省黔南州拥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和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卡蒲,这里汇聚了布依族的包容性、苗族的多样性、水族的唯一性、瑶族的神秘性以及毛南族的独特性,形成了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区。近年来,黔南州主动适应法治宣传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注重将法治文化与居民生活、民族特色、事务管理、校园文化相结合,多举措推动法治文件建设提质增效,促进重点人群法治素养提升。
在法治宣传方面,黔南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普及妇女权益保障、反家暴、反诈、禁毒防艾等知识,营造“人人学法、家家学法”氛围,推动法治文化进家庭。例如,瓮安县在村(社区)及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创新建立“普法驿站”,设置宪法、民法典宣传区及普法讲堂,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惠及群众11万余人。
立足民族特色,黔南州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打造融合法治、文化与乡村风貌的广场、公园、长廊等阵地1491个,让群众在休闲中接受法治熏陶。如平塘县塘边镇双河村依托“布依古乐艺术团”组建“八音弹唱”法治山歌队,将村规民约编成山歌,并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提升群众知晓率。
结合全州78个中国传统村落、38个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的资源,黔南州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及“法律七进”,在1474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建立175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培养17510名“法律明白人”,目前全州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省级180个。三都县创新“水语+汉语”双语普法,组建“法律顾问+绣娘队伍+法律明白人”宣传队,提升基层法治服务质效。
此外,黔南州积极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法治活动等营造教育氛围,选聘863名政法干警及法治工作者担任664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今年以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437次,发放资料7.4万余份,法治副校长开展讲座368次,覆盖师生12.5万余人次,促进青少年法治意识养成。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