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青丝到华发!老民警丁福军的“硬核”监管与“柔性”矫治

2025-07-11 16:22:2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在贵州省轿子山监狱提起丁福军,没人不竖大拇指,这位50多岁的老民警,头发早早就白了,腰杆却挺得笔直,走路带风。他33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线,从青丝到华发,他把人生最珍贵的时光都镌刻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不为繁华易节、不因艰难退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监狱民警的担当和奉献,曾获得省级个别教育能手荣誉。

他常说:“维护监管安全是底线,把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才是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的目标”,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信念坚定:做好监管安全的“守门人”

1992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的丁福军到轿子山煤矿子弟学校任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1999年,由于工作岗位调整,他来到监区一线从事罪犯监管改造工作。在他看来,作为监狱人民警察,为罪犯搭建通往新生的桥梁更为重要。初到监区,他就把“高墙之内无小事”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次巡逻排查、每一次隐患整改、每一次矛盾化解都追求做实做细做彻底。

他管理罪犯就像教数学题,逻辑紧密、环环相扣。在严格执行“板块移动”“前带后押”制度时,从罪犯出工收工的队列行进,到就餐、学习、活动的区域转换,都有严格的秩序。曾有罪犯感慨:“在这里,连走路的路线都像画好了格子,刚开始觉得压抑,但慢慢明白这每一步规矩里,都藏着警官对我们管理和教育的负责任,也让我们有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同事们调侃他是走路都得“画格子”的“老管家”,正是他这种严谨、规范、严格的管理模式,才一步步织密了监管安全的防护网,更让规则意识如春雨润物般渗透进罪犯改造的日常。

这样精细的管教工作他一干就是26年,在这26年的时间里,他持续坚持、不断精进,始终以“在岗一分钟,警惕六十秒”的高度责任感,做好监管安全的“守门人”。他说:“我们把责任扛在肩上的最好方式就是严格落实罪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拧紧安全的链条,才能守住安全底线,才能更好地开展罪犯的教育工作。”

春风化雨:愿做重塑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说教育改造的终极就是做重塑灵魂的“摆渡人”,那么丁福军便是这句话最生动的实践者。在高墙之内,他以春风化雨般的耐心,为迷途的灵魂点亮一盏明灯。他时常与罪犯促膝长谈,从家庭琐事聊到人生,在一次次对话中,敏锐捕捉他们内心的挣扎与迷茫,通过不断教育、引导、鼓励,逐渐打开他们的心扉,点亮他们积极改造的希望。

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以历史典故为切入点,引导罪犯鉴往知来。两名罪犯因琐事冲突,丁福军用“六尺巷”的典故,让双方复述典故、抄写“让墙诗”,点明“巷宽丈量土地,更丈量人心”,促使他们冷静反思,最终明白“礼让”之理,让“礼让”精神在罪犯心中生根。

他注重“认知启发+行为指导”结合。针对某犯不注重内务卫生的行为,他引用《朱子家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从“器物整洁”看改造态度,要求其整理监舍内务、保持行为习惯洁净,培养自律意识;从“饮食”悟“知足”之道,强调不浪费、懂感恩、知节制,培养罪犯良好习惯,更好塑造正确三观。该犯出狱后给丁福军写信,在信中坦言:“以前觉得您啰唆,现在才知道,您说的都是过日子的理儿。”

丁福军深知改造罪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但每一个认真对待改造的细节,都会让罪犯离“新生”更近一步。于是,他将《朱子家训》《弟子规》《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理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改造实践,用他的话说:“改造罪犯就像在写过字的纸上作画,既要耐心浇灌,更要让每滴水珠都渗透到心灵深处。”渐渐地,越来越多罪犯开始明白,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朴素道理,正是打开新生之门的钥匙。

薪火相传:甘当铺路石的“引路人”

年轻民警都喊他“丁老师”,他真把青年民警当自家孩子带。听同事们说,他经常第一个出现在监区,带着徒弟一间间巡查监舍:“你瞧这被子没叠整齐,说不定该犯心里有事儿,要注意一下。”教谈话技巧时,他掰碎了讲:“跟罪犯说话,得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来,急不得。”手把手教新警模拟谈话场景,反复强调:“和罪犯对话要用真心撬开他们紧闭的心门。”新民警在迷茫时,他一语中的:“我们做的是转化人、挽救人、重塑人的工作,唯有带着感情干、怀着责任干,才能真正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如今,他带过的徒弟中,有的成为业务骨干,有的走上管理岗位,但大家始终记得这位“师父”常挂在嘴边的话:“高墙之内也有希望,只要我们不放弃,就能点亮更多迷途的心灵。”

有人问老丁:“33年守在高墙里,图个啥?”他搓搓手,笑得朴实:“当年是老师,是教孩子读书;现在是民警,是教‘犯错的孩子’重新做人。看着从这里出去的人,能回归社会,遵纪守法、好好生活,比啥都强。”和同事聊起老丁时,同事说:“我还记得他给罪犯作集体教育结束时送给罪犯的一首诗:问一问人一生能有几天?……但愿到了明天,今天变成昨天,你们不再来我们身边……但愿到了明天,今天变成昨天,我们还在你们心间。”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泛黄的毕业照,里面有他当老师时带的学生,也有改造出狱后寄来的“全家福”。老丁说:“两边都是育人,哪边都不能马虎。”

丁福军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普通监狱民警的不平凡的“浪漫”篇章,成为无数罪犯灵魂重塑之路上的“摆渡人”。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