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吴顺坤
6月下旬以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遭遇持续特大暴雨侵袭。据气象部门统计,雷山县共出现超30站特大暴雨,最大累计量694.4毫米。
据悉,全县9个乡镇(街道)中,均不同程度受灾严重,初步统计,全县超过14000名群众不同程度受灾,数千人亟待紧急转移安置,房屋倒塌、道路中断、通信受阻,生命在洪水中发出最急迫的呼号。
闻“汛”而动,干警火速集结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6月19日以来,雷山县政法系统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等级应急响应,县委政法委书记亲自靠前指挥,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主要负责同志24小时调度,纷纷组建救援力量分赴到各个乡镇参与转移安置群众。
6月28日早上,洪峰肆虐,雷山县龙头街道、永乐镇、大塘镇纷纷告急,接到汛情后,一支由290余名公安特警、交警、派出所民警、政法委机关干部职工,20余名法检应急突击队员,20余名司法行政干部组成的政法抢险救灾先锋队火速集结完毕,向灾情最险恶的腹地挺进。
“水太急,脚下全是淤泥杂物,根本站不住。但听到楼上被困老人和孩子的哭声,什么都顾不上了。”县委政法委青年干警刘安思说道。在龙头街道抗洪抢险一线,刘安思在拉设救护绳时被洪水冲倒,瞬间卷出五米多远,挣扎起身后,又继续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最终将受困的老人和孩子一一背出,安全护送至安置点。
“那个小同志摔下去实在太危险了,地下有的井盖已经被冲走了,他站起来后还一直安慰我们别害怕,帮我们把孩子抱过来。”经历这一幕的龙阿公回忆道。
同日,在灾情严重的永乐镇,一支由派出所民辅警组成的“巡查队伍”顶风冒雨,穿梭于街巷开展灾情排查。当巡查至永乐中心小学附近时,发现有2瘫痪在床的群众被困。此时,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杂物漫过门槛,屋内水位节节攀升,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巡查队伍迅速将两位行动不便的群众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中,永乐派出所所长李忠红带领全所民警辅警连续奋战20多小时,累计转移57户147名群众,用实际行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屏障。
风雨同舟,星夜驰援
6月24日,邻近的榕江县遭遇五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情,尤其是城区地处低洼处,洪水猛涨,通讯完全中断,大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县委政法委的紧急协调下,一支由60余名公安干警、法检、司法行政、政法委机关精干力量组成的跨县救援突击队迅速组建。队员们携带救援装备和部分应急物资,于6月26日冒雨出发,星夜兼程,疾驰榕江县。
抵达榕江县后,突击队立即编入当地救援指挥体系,承担起最危险、最艰巨的搜救任务。在泥石流频发的山路上,两地干警并肩作战,克服重重困难,以忠诚与专业,成功开辟了数条“生命通道”,将物资送入“孤岛”,将受困群众安全转移出来。
“我们与榕江县的战友们配合默契,成功转移了多名被困群众,努力打通了物资运输线。这不仅是职责,更是政法干警之间血脉相连的情谊和担当!”雷山县公安局一位参与救援的民警说道。
党徽闪耀,党旗高扬
风雨渐歇,洪水退去,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街道、房屋被厚厚的淤泥覆盖。
7月1日,恰逢“七一”建党节,雷山县政法系统以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来庆祝党的生日。组织干警深入受灾村镇,全力投入灾后清淤消杀、恢复家园的战斗。
党旗所指,干警所向。近50名佩戴党徽的政法干警在丹江镇、永乐镇受灾两地,他们手持铁锹扫帚、高压水枪全力清淤排障,深入街巷民房,帮助群众转移物资,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双手为重建家园出一份力,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庆祝方式。看到淤泥被一点点清除,街道逐渐恢复原貌,再苦再累也值得”。雷山县政法委政工科科长杨淑蓉说道。
家园重建,需要来自更多力量和资源的支持。在积极开展清淤清障工作的同时,该县政法系统内部的“同心救灾·情暖家园”爱心捐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全体干警的积极响应,短短一个上午,募集了千余元的爱心款项,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县红十字会,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洪峰肆虐之处,有一抹红色刺破阴霾。那是党旗,在断壁残垣间猎猎作响,在泥泞废墟上坚定飘扬,它不仅是方向的指引,更是力量的源泉。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