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贵州公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谱新篇

2025-07-08 10:57: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张齐云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公安机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耕“八大警务”,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昆仑”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力守护绿水青山,助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雷霆之势 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贵州公安机关以“昆仑”行动为主线,针对不同领域生态犯罪精准施策,持续开展“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部署开展打击盗采矿产资源和“洗洞”“洗坡”盗采金矿等专项行动,共侦破涉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800余起,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贵州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等犯罪活动,有效保护珍贵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多彩贵州生态安全屏障。

机制创新 构建生态警务新格局

贵州公安着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生态警务与预防警务深度融合,打造“生态警长+网格员+护林员+公益组织”的生态守护联盟,推动生态保护由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形成“全省一盘棋、全域一张网”的工作格局,实现全省涉生态环境刑事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2023年,省公安厅制定实施《奋力推进贵州公安环食药侦工作现代化22条措施》,从强化忠诚警魂、建立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等四个方面建立“1341”工作体系。2024年出台《贵州省公安机关加强生态环境法治保护十条措施》,明确各警种在打击犯罪、规范执法等方面的职责任务。

在打击协作方面,贵州公安机关与长江流域公安机关联合签署《长江经济带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江地警务协作协议》《长江上游警务数据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与云南公安机关签订《滇黔公安机关打击环食药知森领域犯罪警务战略框架协议》,推动打击犯罪工作协同化、效能最大化。

科技赋能 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贵州公安立足山地特点,积极探索无人机等新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为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威宁自治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联合双龙派出所运用无人机巡查杨湾桥水库,快速定位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异常动态,精准引导地面执法人员处置,大幅提升执法效率。

同时,公安机关协同有关部门,加强重点河段、部位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技防建设。在乌江、赤水河等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沿线设置“平安黔哨”视频防控点,公安机关预警、预防和打击涉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能力显著提升。

此外,贵州公安还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搭建“贵警110”“贵警智脑”等平台,为防范打击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精准赋能,着力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警务体系。凯里市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非法采矿案件时,通过“贵警110”系统一键发起协同,寻求数据实时支撑,通过一表通审完成查控手续办理,在相关警种联动下,仅用10分钟便锁定了4名嫌疑人的活动轨迹,最终成功实施布控抓捕。

全民共治 构筑生态安全防线

瓮安县公安局环食药部门联合渔政、生态环境等单位开展长江禁渔联合执法行动,采取“全维巡控+精准打击+全民护河”模式,全力守护乌江流域生态环境。执法中,民警与渔政人员化身“普法宣传员”,向沿岸群众宣讲禁渔政策及非法捕捞的法律后果。对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推行“批评教育+护河志愿”柔性执法,引导当事人参与河道清理、巡河值守等公益服务,实现执法效果与教育效果双赢。

近年来,贵州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连续两年开展“8·15”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并召开打击生态环境犯罪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4批次27起。联合相关部门举行“贵州省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成果展”,通报工作情况,发布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通过制作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宣传片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筑全民生态保护防线。

下一步,贵州公安机关将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定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有力的法治行动,持续向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亮剑,奋力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黔山秀水,为绘就美丽中国贵州画卷贡献坚实的公安力量。

赤水市公安局民警开展巡查

贵定县公安局民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增殖放流

仁怀市公安局民警和义务巡逻队员联合开展巡逻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