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警服”到“红马甲” 驻村书记刘洋多重身份显担当

2025-07-04 14:01:2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刘煜

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宗地镇红岩小学,一场充满温情的互动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距离结束两年驻村任务仅剩15天的民警刘洋,被一群孩子紧紧簇拥着。孩子们为他戴上崭新的红领巾,他则亲手为孩子们换上爱心人士赠送的新校服。这一刻,不仅是温暖的传递,更是两年驻村岁月里深厚情谊的见证。

2023年5月,安顺市公安局向紫云县宗地镇山脚、坝绒、竹毫、戈枪、湾塘5个村派驻了驻村民警,刘洋接到驻村两年的任务,经过培训后来到山脚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山脚村,眼前的景象让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刘洋印象深刻:土地石漠化严重,山多田少,长年缺水,全村270户中建档立卡户就有67户,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闲时节,孩子们上学后,村子更显沉寂。

对接村两委后,刘洋便一头扎进村里,挨家挨户走访熟悉情况。他很快发现村民们饮用水全靠储水窖,外出务工的村民寄回来的快递要到宗地镇去拿,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等等问题。面对这些现状,刘洋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得为群众多干点实事。两年的驻村时间,总得为这里留下些什么。”

“在村里面工作我一般都不着警服,更多的时候是穿志愿者红背心,更容易和村民拉近关系。”刘洋深知,自己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山脚村当好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就必须依靠村支两委,他以创建“五星村级党组织”为工作标准,团结带动村里的骨干力量更好地履职尽责。并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起参与村庄建设、志愿服务和矛盾调解等工作。

为解决村民饮用水水质问题,刘洋协调紫云县水务部门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一户一户上门动员村民安水表,最终让72户村民喝上更干净的自来水。

两年来,山脚村的“红背心”身影随处可见。或是在清理路边杂草垃圾、修缮垮塌路基、清理落石,又或是联动村卫生室义诊体检、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和缴纳新农合医保的好处。“乡村振兴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了脱贫攻坚的硬件基础,我就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着手,推动乡村宜居建设。”刘洋坚定地表示。

自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刘洋就把山脚村当成家园来“经营”。发现邻村公路沿线有近2000米临崖危险路段,路灯数量少且有部分需维修,他就主动争取市交通局支持,安装防护栏,又通过市局组织多方协调资金,修建了全新的篮球场、安装了整套的健身器材,并安装、维修了路灯。

针对山脚村村小合并到红岩小学后学生没有食堂的困境,刘洋把情况反馈到局里,得到66210元资金的支持,及时在原址修建了食堂,为学生解决了吃饭问题;考虑到村民取包裹不便,他协调邮政部门合作在村里设置快递站,让村民的大数据生活有了“落脚点”;2024年春节,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发现在村委楼前的广场上有了新能源车公用充电桩……

在帮扶困难群众方面,刘洋也从未懈怠。山脚村有低保户38户103人,村民刘虫喜老夫妻无儿无女,靠吃低保和种点蔬菜养点鸡和猪,刘洋走访时发现他家里物品杂乱堆放、电线老化,就带着驻村工作组上门开展卫生大扫除和安全隐患大排查,重排电路,换掉老旧插电板。

驻村两年,刘洋体验了多种角色,走进学校教室普法宣传当老师,和施工队一起安路灯安水表当工人,试种黑花生当农民,参加公益活动当志愿者。两年来,山脚村治安、刑事案件零发案,获评五星村。而刘洋自己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清晰地理解。

如今,就要离开山脚村,刘洋说:“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对党忠诚是在本职岗位上要听党指挥,在党的事业中更要全身心投入,才算是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关键的一环,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固本之策。安顺公安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人民至上,倾力参与帮扶村脱贫振兴,一任又一任驻村民警在党旗引领下响应号召真情驻扎帮扶,凝心聚力跑好每一棒接力赛,让山脚村一寸一寸缩短城乡差距,一步步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