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陌生人”到“家里人”

驻村书记支俊喜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2025-07-01 14:08: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周禹杉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镇乐都村的乡间小路上,驻村第一书记支俊喜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位来自区公安分局天网工程服务中心的干警,自2023年5月踏上乐都村的土地,便将警徽赋予的使命感扎根于泥土之中。

“我们村人口有3512人,刚来时,我第一件事就是认识村民。”初来乐都村,为了尽快熟悉村民,支俊喜迅速转换角色,开启了“走村入户、上山下田”的“认人”之路。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不仅认识了村民,还深入了解了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状况。

“我来到这里后发现,实际情况和想象中还是有很大差距,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党员老龄化严重、群众对政策知晓率低……所以要想发展,首先从村‘两委’抓起。”支俊喜说,找到问题根源,便要落于行动。他带头规范“三会一课”,落实组织生活,将每月的10日定为“主题党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

同时,他推动“能人治村”,重点培养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动员返乡创业青年、大中专高校毕业生进入村“两委”,为村“两委”注入新鲜血液,建立“后备力量人才库”,让村“两委”焕发出新的活力。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俊喜走访中了解到,村里发展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大棚因技术限制、资金短缺等原因发展受阻,他和村“两委”干部在普宜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的私人企业投资,盘活经营115个阳光玫瑰葡萄大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在葡萄园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2024年,葡萄产值达80万元,切实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群众诉求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不仅要为百姓谋发展,更要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身边事”。乐都村老乐都片的饮水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件大事,由于供水系统负荷重,时常出现电机、泵机烧坏等情况,影响村民用水。支俊喜带着村民把电机换了,并垫付了7000多元换设备,解决了饮水难题,赢得村民的连连称赞。

“我们老乐都往村公所方向有一条通组路,但这条路坑坑洼洼,连人走都有点困难。支书记来了以后他多方协调,听说今年就可以开始修了。”

“我家儿子得了脊柱炎,我和我老伴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幸好支书记来了,他为我家纳入了低保,两年中帮我们发展种植产业,又养起了猪,现在的生活感觉充满希望!”村民范兴波的父亲说起自家的情况就忍不住哽咽,话语里满是深情的感激。

“驻村工作就是切切实实与群众打交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不一定说我们要发展多壮大的产业,引进多少资源,只要奔着群众急难愁盼的角度去想去做,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的驻村工作就是有成效的。”支俊喜说。

驻村两年,支俊喜从陌生的环境到熟悉的土地,从陌生的面孔到家人一样的存在,这份持续两年的坚守,这份与村民同频共振的真诚,正是“群众认可、组织放心”最有力的诠释。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