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雷雪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推出的《特殊救助对象国家司法救助金长期监管办法》,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推广,成为司法救助领域的创新典范。该机制通过多部门协同,构建“资金监管+跟踪帮扶”模式,切实为困境家庭筑牢法治保障,让司法救助真正成为温暖民心的长效工程。
国家司法救助作为连接百姓疾苦与司法关怀的民心工程,长期面临救助金使用精准性与持续性难题。据悉,普定县人民检察院在实践中发现,年幼、残疾、年老等特殊被救助群体,因缺乏理财能力易出现救助金使用不当的情况。为破解这一困境,该院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教育和科技局、县司法局、农村商业银行等多部门,深入调研实践,打破传统救助模式局限,探索出科学规范的救助金长期监管新路径。
该办法以“资金监管+跟踪帮扶”为核心,形成四大创新举措:设立农村商业银行专用账户,对司法救助金实行专户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采用“滴灌式”分期发放模式,依据被救助人实际需求,通过金融技术管控分期拨付救助金,规避一次性发放风险;建立动态监督机制,定期回访跟踪资金流向,确保救助金用于生活、医疗、教育等必要支出;推动综合帮扶,整合社会资源,联动多部门在学业资助、心理辅导、就业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发力,助力被救助家庭实现长远脱困。
该办法自实施以来,成效斐然。未成年人陈某遭侵害后,检察机关联动教育部门为其提供学业资助,安排专业心理辅导,助其重返校园;退役军人家属贺某因伤丧失劳动能力,分期发放的救助金保障其长期医疗与生活需求,退役军人事务局同步落实优抚政策,显著缓解家庭负担。众多像陈某、贺某这样的困境家庭,在新机制的帮扶下重燃生活希望。
普定县人民检察院的创新机制,实现了从“一次性救济”到“长期性保障”的跨越,构建起“司法救助 + 社会救助”综合帮扶体系。凭借显著成效,该机制吸引全国多个省、市检察机关考察学习,为各地优化司法救助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普定经验”,充分彰显司法为民宗旨,让国家司法救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下一步,普定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优化监管机制,让司法救助更精准、更温暖,为更多困境家庭送去司法阳光,照亮他们的新生之路。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