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柔肩担正义 丹心铸天平

记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司法所负责人秦静的法治坚守

2025-06-25 11:12:0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杨果 李廉邦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千头万绪,我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宣传员’,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这句话,是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司法所负责人秦静对十年基层司法工作的深刻诠释。从青涩新兵到群众信赖的“知心人”,她用脚步丈量法治温度,以真情化解矛盾坚冰,在贵州西北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新时代司法行政人的担当。 

基层矛盾千头万绪,秦静以耐心为梭,以法律为线,在错综复杂的纠纷中精准穿针引线。2024年底,八旬老人李奶奶的赡养问题牵动着秦静的心。面对子女推诿、家庭关系紧绷的局面,秦静初访便吃了闭门羹,冷言冷语未能让她退缩。她联合村干部、家族长辈摆事实、讲法理,以民法典为尺,以人伦孝道为秤,最终让子女们“红着脸”将老人接回家中。这样的故事,在秦静的调解生涯中不胜枚举。 

春节前夕,一起因猜忌引发的激烈夫妻冲突近乎失控。秦静敏锐介入,抽丝剥茧发现症结在于积压的误会与不当沟通。她巧妙安排分别谈心,最终在司法所调解室内见证剑拔弩张的夫妻重归于好。当事人刘某由衷感叹:“多亏了秦静帮我们沟通,才让我们夫妻重归于好!”  

据统计,秦静自沙厂司法所工作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39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总是用温和的态度安抚,面对疑难的矛盾,她总能在复杂的关系中抽丝剥茧找到突破口,面对反复无常的纠纷,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与当事人沟通协调。 

“要让法律知识像杜鹃花一样开遍山乡。”秦静深知,法律条文唯有化为乡音,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秉持这一信念,她闲时节便带着自制的普法手报与案例展板,将“流动普法课堂”,带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集市学校。聚焦土地、婚姻、劳务等乡村常见问题,用鲜活方言案例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针对留守儿童,秦静精心设计“法律守护成长”课程,通过情景模拟与互动问答,教会孩子们识别欺凌、防范侵害,让法治的种子悄然萌芽。近三年,她开展普法活动百余场,辖区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秦嬢嬢”已成为乡亲们遇事寻求法律帮助时脱口而出的名字。 

面对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秦静坚持“监督管理有力度,教育感化有温度”。社区矫正对象强某因交通肇事赔付百万余元致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于是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秦静主动与其谈心,了解到他有电工技能却苦于找不到工作。她便四处奔波,联系当地企业,为其争取工作机会。同时,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帮助他重塑自信。目前,强某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还经常鼓励其他矫正对象勇敢面对生活。 

“司法所的灯,要为群众亮着。”这是秦静常说的话,十年间,她用法律作盾、以真情为桥,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将司法为民的初心镌刻在每一寸乡土,在矛盾化解中传递温度,在法治建设中彰显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司法行政的使命与荣光,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