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王福湘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腹地,流淌千年的清水江畔,剑河县——这座被誉为“苗族女神仰阿莎故乡”的灵秀之地,一支以守护未成年人健康为使命的“仰阿莎姐姐工作室”团队正以创新实践书写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答卷。
据悉,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40人团队,自2022年3月成立以来,已揽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及“贵州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仰阿莎”姐姐坚决打击犯罪的同时,联合青年志愿者、教师、心理医生、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帮教力量,依法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考察帮教、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心理疏导、社会观护等工作,形成“检察+N”的“仰阿莎”姐姐朋友圈,对涉罪的未成年人又帮又教,对涉案未成年被害人给予宽慰和鼓励。
通过积极综合履职,努力实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办案目标。近年来,团队共帮教50余涉案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帮教6名涉案未成年人考入大学,司法救助涉案未成年被害人28人25万元。
“仰阿莎“姐姐建立一批家庭教育“指导站”,由县政府主导、县检察院牵头,在团委、县妇联、县民政局、县教科局等相关部门配合下,13个乡镇(街道)具体落实,构建“1+N+13”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发挥乡镇(街道)贴近家庭的服务优势,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地见效。
同时配强一批家庭教育“辅导员”,以“仰阿莎”姐姐工作室为抓手,挑选一批讲政治、有担当、家风好、子女教育优良的家长组成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聘任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助理指导员,组建一批家庭教育辅导员,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此外,制发一批家庭教育“指导令”,聚焦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监护人监护履职情况等进行充分研判,根据实际情况制发“督促监护令”或“家庭教育指导令”。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化”“本土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打造“检察+”未成年人普法新样板,即“检察+学校”“检察+机关”“检察+乡镇”“检察+家庭”。“仰阿莎”姐姐牵头抓总,促进团委、教育、妇联、民政等部门联动协作,汇聚多方力量,形成普法教育工作合力。在学校全面推行法治副校长领导制度,通过在全县各类学校聘请兼职法治副校长,指导开展“开学第一堂法治课”“宪法进课堂”等学法普法教育活动。此外,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涉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强化业务对接和问题会商,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普法工作。
通过在剑河县13个乡镇挂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聘任家庭教育辅导员参与“施教”,特别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订单式实现上门家庭教育服务。通过出台《关于联合开展家庭亲职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建立监护考察评估机制,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进行摸排,精准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
“仰阿莎”姐姐工作室以法治为基、以创新为翼,将专业的法治力量与细腻的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持续照亮剑河县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苗岭大地,以专业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