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付立刚
回家的路,风都是甜的。然而,就在离家不远处,却“擦伤”了别人的车,老刘为此揪心了五年之久……
2019年9月的一天,在外打拼多年的老刘开着他的小汽车,回家准备第二天送儿子去上大学。途中,在离家不远处,一个拐弯的地方,“咚”的一声,老刘挂上了迎面行驶的小周的车,造成小周车辆的左后轮眉、左后车身、后杠以及自己车辆不同程度损坏的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老刘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然而,老刘的车也仅投保了交强险。老刘叹了口气,对小周说:“既然是我全责,我负责修理受损车辆,我们把车开到织金某汽车修理厂进行维修”,话音未落,小周声称:“我的车才新买的,必须到贵阳‘4S店’修理”,双方就此僵持不下,未达成一致意见。小周的车辆投保于某保险公司,且在保险期限内。小周遂向该保险公司报修,该保险支付了5210元的修理费并取得了该修理费的代位求偿权。
然而,代位求偿加剧了纷争。2023年10月,某保险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老刘支付代偿款5210元。法院受理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举证期限内某保险公司提交维修单、发票、保险权益转让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照片等证据,维修单显示对整个左车身进行维修。庭审中,老刘质证时说:“我撞到哪里就维修哪里,凭什么小周对整个左车身进行维修的费用都要我承担”,而某保险公司对此亦未作出合理解释,法院遂酌情核减1000元后,判决老刘支付代偿款4210元。老刘不服,认为原审判决错误申请再审被裁定驳回后,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同时,某保险公司申请对原生效判决的强制执行,老刘的银行账户因此被法院冻结。
检察机关受理该案后,承办检察官依法调阅原审诉讼卷宗、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始档案,向出警民警了解相关情况,询问了相关当事人,查明了事故造成小周车辆的左后轮眉、左后车身、后杠损坏的事实,与原审认定事实一致,认为原审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对受损车辆维修时对整个左车身喷漆维修已超过该车辆受损部位的维修范围作出了认定,且某保险公司对此未作出合理解释,故原审酌情核减1000元后,判决老刘支付代偿款4210元,系综合平衡各方利益后,合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所作出的判决。
然而老刘的心结迟迟未解开,检察官随即决定开展民事检察和解工作,遂协同执行法官以“背靠背”倾听诉求、“面对面”析法明理的方式,从情、理、法全方位对原审认定事实、法律适用和自由裁量的合理性、合法性向老刘进行释法说理,慢慢解开了老刘的“法结”“心结”,用检察和解“愈合”五年“伤疤”。
2024年6月27日某保险公司愿意在原判决4210元的基础上降低20%的费用,最终促成老刘与某保险公司达成由老刘一次性支付代偿款3368元的和解协议,老刘即时支付了该费用,并向检察机关撤回监督申请,法院亦及时解除老刘银行账户的冻结。至此,这起历经五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完美句号。
2025年6月3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检察院对该起案件当事人进行了回访,期间,老刘和某保险公司均表示,感谢检察机关帮助解开“心结”、化解矛盾,为检察机关点赞。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