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周伦虎 李廉邦
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追求案件中的公平正义,积极履行检察职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检察人的使命与担当。他就是徐恺东,一位始终坚持“立检为公、司法为民”初心的检察官。
打好“主动仗”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检察监督要以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出击,立足实际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徐恺东一以贯之的理念。他积极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企业或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为企业追赃挽损近3000万元,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同时,他还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服务和保障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地方特色品牌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乡村振兴领域,他依法打击涉农犯罪,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工作,通过支持起诉等方式依法为138名农民工成功讨薪94.21万余元,帮助群众解决了“烦薪事”。他关注特殊群体权益,推动解决了县烈士陵园无障碍通道建设问题。他指导团队创新运用公益诉讼等手段,争取80余万元资金保护濒危古茶树群落,探索出“古茶树保护+生态旅游+茶农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课题,徐恺东更是冲锋在前。他推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建立公益诉讼增殖放流基地,增殖放流鱼苗,有效保护了水生生物资源。同时,他还探索“检察+碳汇”新模式,办理全市首例“以碳代赔”公益诉讼案,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此外,他还联合多地检察机关签订赤水河流域保护机制,推动流域司法保护,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了检察力量。
当好“贴心人” 为民之举彰显检者温度
“检察机关不能让群众只是看到冰冷的司法办案,更要传递检察温度和关怀,才能让群众有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徐恺东说。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他心头的一件大事,到金沙工作以来,他走遍全县26个乡镇(街道),调研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成教职工行业入职查询、支持起诉撤销监护人资格、发出督促监护令、携手多方捐赠校服、加强涉罪未成年人矫治教育。他的这些举措,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同时,徐恺东还始终牵挂刑事被害人的生活保障,依托“老包解纷”工作室,探索出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三式九招”工作法推动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与县乡村振兴局等9个部门签订《关于建立金沙县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着力构建立体综合救助体系,他的这些努力,让刑事被害人感受到了检察的温暖和关怀。
紧盯“新引擎” 推动检察履职提质增效
在数字化时代,徐恺东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推动数字检察战略在金沙县人民检察院落地生根。他带领办案人员研发法律监督模型,促进“四大检察”一体监督、融合监督。这些模型的应用情况位居全省检察机关前列,获评“应用优胜检察院”及“模型应用优胜提名检察院”,为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徐恺东还主导成立“数智金检”数字检察办案团队,自主研发“公租房违规占用治理监督模型”,运用该模型协助追回违规占用公租房,收回欠缴租金,监督治理专报获县委、人大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助推县住建局修订《金沙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更令人振奋的是,该模型被最高检推广应用,为全国检察系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弹好“多重奏” 奏响时代主流最强音
徐恺东深知,检察履职与宣传要一体推进。通过打造《金检“频”说》《案说“金”典》等品牌,实现检察故事系统化规范化集成化宣传。拍摄的舞台剧《警惕》等20余个视频获央视频、最高检采用、转发,300余篇信息被省级以上媒体采用,有效提升了检察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徐恺东还聚焦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撑。他创立“研思‘金’进”工作室,带头撰写调研文章,多篇被市级以上采用。全院调研文章被省级以上刊物刊发或在征文、论坛中获奖,获评“组织工作先进奖”。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检察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展示了金沙县人民检察院的学术底蕴和创新能力。
徐恺东以其坚定的信念、扎实的作风、无私的奉献,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地方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