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石昌任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关键领域,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1333”工作法。该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保障,构建起“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闭环体系,有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县域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三都县以“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为核心,推动基层治理资源深度融合。县法院、检察院、信访局、司法局、人社局等13个部门集中入驻,其他单位依托信息化平台联动办公,形成“1厅1庭2室3区8窗口”功能布局,集成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司法确认、劳动维权等多项服务,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通过建立考评机制、联席会议和首问责任制,配套出台《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分色预警赋分办法》,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规范化运作,年均分流处置矛盾线索3000余件,成为基层治理的“精准晴雨表”。县财政每年专项投入120万元保障机制运行,其中100万元用于“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显著提升调解队伍积极性。
同时,建立“窗口受理+网格排查+部门协同”三位一体排查体系。在县综治中心规范设置劳动维权、诉调对接等8个服务窗口,对群众来访线索实行台账化管理,近三年累计登记矛盾纠纷3200余件,销号化解率达98%。依托全县986个网格“1+N”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年均排查家庭、邻里等小微矛盾1.2万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联合法院、民政、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点监测婚恋纠纷、家庭暴力等高风险线索,2024年累计预警干预敏感案件437起,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为提升基层纠纷调解水平,三都县创新“强镇优村”队伍建设模式,通过新入职调解员赴司法所、法庭跟班实训,年均培育50名基层调解骨干,建立覆盖县镇村三级的763人专职调解队伍。针对物业、金融、婚姻等17类专业化矛盾,组建由退休干部、行业专家构成的27人专职行调队伍,创新“1+1”结对调解机制,复杂案件化解周期缩短40%。立足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打造“水乡绣娘家事调解室”“老包工作室”等特色品牌,聘请通晓民族语言、熟悉乡规民约的132名“寨老”担任调解员,2024年成功化解民族风俗相关纠纷209件,群众满意度达99.6%。
此外,三都县创新实施矛盾纠纷“分色预警”机制,通过赋分研判形成“红黄蓝”三色预警,2024年对87件红色预警案件实行县领导包案督办,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5%。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处置网络,综治中心年均分流交办案件1500余件,通过“线上智能派单+线下人工督导”双轨运行,跨部门协同效率提升60%。严格落实分层回访制度,对红色预警案件实行30日跟踪回访,2024年矛盾纠纷反弹率下降至0.8%,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