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1到40 贵州省剑河县“仰阿莎”姐姐的“量变”让守护更安心

2025-04-17 10:32:5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王福湘 

“孩子们清澈眼神里对法律的无知,比案件本身更刺痛人心,于是我们下定决心要守护好她们。”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检察院“仰阿莎”姐姐在荣获全省首届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微课比赛冠军后的感言。据了解,“仰阿莎”姐姐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3月,主要承担预防和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帮教、青少年普法教育等任务,是一支由检察官、青年志愿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等组成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巾帼团队。 

从检察官到青年志愿者、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从最初的1人到现在的40人!“仰阿莎”姐姐工作室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近年来,“仰阿莎”姐姐工作室立足1个点,延伸1条线,铺开1个面,创新构建“检察+N”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体系。 

立足检察职能基本点,夯实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基石。“仰阿莎”姐姐工作室贯彻“刑事检察+民事支持起诉+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办案模式,在坚决打击犯罪的同时,通过联合青年志愿者、教师、心理医生等多方帮教力量,依法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考察帮教、社会调查、心理疏导、社会观护等工作。对涉罪的未成年人又帮又教,对涉案未成年被害人给予宽慰和鼓励。如在办理剑河籍未成年人梅某怡被性侵案件中,联合广东佛冈检察机关、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立体帮扶。近年来,共帮教50余涉案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帮教6名涉案未成年人考入大学,司法救助涉案未成年被害人28人,共计25万元。 

聚焦家庭保护前沿线,建强未成年人保护第一阵地。通过建立“指导站”、配强“辅导员”、制发“指导令”,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建立一批家庭教育指导站。在剑河县最大移民社区幸福社区建成黔东南州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以幸福社区为试点,在剑河县13个乡镇分别建立1个家庭教育指导站,由县政府主导、本院牵头,团委、县妇联、县民政局、县教科局等相关部门配合,13个乡镇(街道)具体落实,构建“1+N+13”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同时配强一批家庭教育“辅导员”。挑选一批讲政治、有担当、家风好、子女教育优良的家长组成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聘任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助理指导员,组建一批家庭教育辅导员,截至目前共计50人。结合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工作,开设“家长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并且制发一批家庭教育“指导令”。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监护人监护履职情况等进行充分研判,根据实际情况制发“督促监护令”或“家庭教育指导令”。截至目前,开展家庭亲职教育300余次,制发“监护督促令”“家庭教育指导令”100余份。 

牵头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强大合力。一方面,开展“检察+学校”模式。全面贯彻法治副校长组团进校园制度,利用“苗汉”“侗汉”双语,开展“开学第一堂法治课”“宪法进课堂”等学法普法教育活动。在3个“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点,开展舞蹈、绘画等爱心陪伴主题活动150余次,服务留守儿童1.2万余人次。并建立集“法治溯源+案例警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邀请全县中小学生参观人数达2000余人。一方面,联动“检察+机关”模式。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检察院牵头抓总,团委、县法院、教育等多部门联动协作,每季度召开一次未成年人专项保护会议,定期通报涉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强化业务对接和问题会商,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普法工作。另一方面,着眼于“检察+乡镇”。在剑河县13个乡镇挂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聘任家庭教育辅导员参与“施教”,特别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订单式实现上门家庭教育服务。再一方面,着力于“检察+家庭”。出台《关于联合开展家庭亲职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对涉案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进行摸排,精准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剑河县检察院“仰阿莎”姐姐工作室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政法委等5家单位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与贵州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保护好未成年人,是在做“守心”的工作,“仰阿莎”姐姐工作室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参与“护苗行动”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