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李宇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力度,贵州省黔南州制定《黔南州行政执法机关“以案释法”工作制度》,全州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围绕案件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对案件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对社会公众开展法治宣传、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推进全州行政执法质量提升。
黔南州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开展“以案释法”应当遵循合法规范、及时有效、协同配合、保守秘密四大原则,严格准确依照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普法,做到事实证据清楚,适用法律准确,释法说理清晰,释法程序规范;坚持情、理、法相统一,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办案部门与新闻宣传部门、执法环节与其他法治工作环节的协同配合,形成普法合力。
同时,紧盯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重点、高发领域行政执法开展“以案释法”,向当事人充分阐明执法依据、执法流程、事实认定、证据分析、处理决定依据等,把道理说透,把法理讲清,做到讲“清、透、明、通”,让其心服口服,提升环境执法的公信力和亲和力;紧盯案件办理过程中当事人提出的陈述、申辩、举报等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解释说明,对可能造成案件当事人特别是当事人对执法行为和处罚决定产生质疑,或者经过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可能引发当事人上访、负面社会舆情等严重后果,影响行政执法部门公信力的案件,要向当事人等案件参与人进行释法说理,把普法贯穿执法办理全过程,提高执法对象的满意度。
针对社会公众需求,黔南州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筛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较强警示教育意义的“身边案例”作为释法重点,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制作案例选编。结合民法典宣传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普法活动,充分发挥“以案释法”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此外,黔南州推行“教科书式”执法培训,狠抓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法制审核人员、行政复议人员“四类”人员的实战化、规范化培训考核,分批次对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行政执法骨干开展“教科书式”执法宣讲轮训,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易发多发的行政执法常见问题、自由裁量权适用等开展培训,强化法治素质和能力提升。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