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在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上,一组“魔幻数据”引发全场惊叹:2426KB图片被压缩至24KB,245M视频缩减到11M,画面清晰度却近乎无损!凭借这项颠覆性技术,贵州省贵阳市军创企业代表、退役大校张春成带领团队以“黔龙1号”芯片斩获佳绩。这项突破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以单芯片实现超4亿元销售额,成为大数据时代中国自主创新的硬核样本。
张春成的履历烙印着“技术报国”的底色。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放弃高薪工作机会投身国防,在军旅生涯中荣立个人一等功,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退役时,他已是大校军衔,却选择在数字经济领域二次冲锋。
“网络数据洪流中90%是图像和视频,为何不从源头压缩?”面对行业依赖硬件堆砌的现状,他带领团队扎根算法研发,突破“零损耗”图片压缩技术,实现95%图像压缩率和90%视频存储节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这项被媒体誉为“大数据黑科技”的成果,成功入选国家级颠覆性技术名录。
技术突破只是起点。创业初期,团队投入超千万元研发成本,却因不熟悉市场屡吃闭门羹。“带着芯片一家家推销,常被质疑‘军用技术能否民用化’。”张春成坦言。转机始于与交警部门的合作——客户提出将压缩技术植入前端摄像头,实现实时拍摄实时压缩,这要求算法必须写入芯片硬件。
历时3年攻坚,团队完成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链条突破:自主设计“黔龙1号”芯片,构建安防、通信、交通等多场景解决方案,单路摄像头存储成本直降82%(从7004万元降至1237万元)。目前,该芯片已通过运营商渠道覆盖全国多地中小企业,并远销东南亚,成为“中国智造”出海新名片。
张春成的成功背后,是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打造的创业生态支撑。通过政策扶持、孵化基地、资金对接、典型选树四维联动,当地已培育超百家军创企业。以“黔龙1号”团队为例,其所在的贵阳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研发场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及2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
“在数字航道上,我们不仅要追随浪潮,更要成为造浪者。”张春成透露,团队正在研发“人眼级”智能边缘计算摄像头,可实时识别交通风险。这项技术将与其压缩算法融合,构建更高效的智慧城市数据治理体系。
从战场到商场,从算法到芯片,张春成以军人血性撕开技术垄断缺口,用4亿元销售额印证“硬科技”的商业价值。他的故事不仅是退役军人转型的典范,更折射出中国在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突围路径——以军民融合之势,在数字浪潮中锚定核心技术的“中国坐标”。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