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罗远希 邓犹健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检察院行政检察业务条线联合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条线对一起涉嫌污染环境罪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切实做好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后半篇”文章,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2024年6月,大方县检察院在办理林某某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时,综合考量林某某认罪认罚态度、主动修复环境意愿、偷排污水未造成严重污染及犯罪情节轻微等因素,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为落实“行刑反向衔接”机制,避免“不刑不罚”,大方检察院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发检察意见书,建议对林某某工作的某煤矿(因林某某系履行职务行为导致环境污染,某煤矿应承担主体责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监督整改。
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林某某及某煤矿深刻反思问题,积极配合整改,第一时间缴纳罚款10万元,投入专项资金对受污染区域开展土壤修复、生态复绿工程,并通过三级过滤池将污水过滤沉淀后接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在洗煤、洗车、洗地等地方得到循环利用。整改完成后,大方检察院行政检察业务条线申请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条线进行技术支持,共同开展“回头看”工作,运用“无人机航拍+水质快速检测”技术,对涉案区域进行全方位跟踪评估。根据无人机航拍情况显示,受污染区域生态已经恢复,污染情况已不存在;大方县检察院利用毕节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对某煤矿排出的污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污水已达到排放标准,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
该案是大方县检察院践行“检察护企+生态保护”理念的典型案例。通过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高效衔接,避免“一诉了之”对企业发展的过度影响,同时,通过“处罚+修复”双轨机制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大方检察院在办案中注重检察意见的跟踪落实情况,依托科技手段强化监督刚性,确保整改措施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从“个案办理”到“长效治理”成效,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行刑反向衔接机制通过检察意见“小切口”推动行政执法“大联动”,为企业划清法律边界,体现了司法温度,又守住了生态红线,为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下一步,大方县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以“回头看”促“向前治”,在服务企业发展与守护绿水青山之间找准平衡点,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编辑:董博